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五十周年庆祝活动「地下的中国──凤翥龙翔」展览追踪八千年凤鸟起源的故事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以凤为校徽。凤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过去经学、史学、神话学对凤鸟的解释多不胜数,但始终未能具体展示早期凤鸟的神秘面貌。为庆祝五十周年校庆,中大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中大历史系、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携手举办「地下的中国──凤翥龙翔」展览,从考古学角度展示华南地区八千年前凤鸟的起源故事。是次展览在中大文物馆举行,展期由明天(10月25日)起至2014年3月2日。
展览于今天(10月24日)举行开幕典礼,主礼嘉宾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白云翔教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先生、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副所长李海荣博士、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助理署长(文博)吴志华博士、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李炽昌教授、历史系系主任叶汉明教授、文物馆副馆长姚进庄教授,以及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邓聪教授。
从考古角度追踪凤鸟起源
是次展览展出共二十多件凤鸟文物和六件玉龙,分别属于新石器时代和商代的珍贵文物,包括国家一级及二级文物商代皇后妇好的玉器,以及从未在国内外展示过的凤鸟白陶。考古学家根据近年考古新发现,探索由湖南高庙至深圳咸头岭凤鸟纹饰系统的源流,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考古甚至是东亚古代思想史研究上重大的突破。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继去年的「华夏第一龙」展览,今年以凤鸟为主题举办「凤翥龙翔」展览,寓意龙凤呈祥,以庆祝中大五十创校周年。
地下的香港:寻找本土的根源
是次「地下的中国──凤翥龙翔」展是毋忘香港的根系列第四个大型展览。地下香港也有无尽的宝藏,揭示龙凤的历史。在南丫岛上发现了大约六千多年前有凤鸟纹饰的彩陶,还发掘出三千多年前的龙牙璋。香港有如此异彩纷呈藏于地下的古老文化,令人惊喜。
而在以往的展览中,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介绍了大学的考古研究如何从东亚的角度,重建七千年香港古代文化的历史。本年六月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澳门政府民政总署、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以及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就港澳史前轮轴机械的问题,共同举行了一次国际性会议,对中国以至世界科学技术研究的推进,亦在此展览有介绍。二十多年来港澳地区的考古发现,证明本地古代文化非但不是一无所有,反而是遍地黄金。
欢迎市民莅临中大文物馆欣赏这些弥足珍贵、甚具学术和艺术价值的文物,费用全免。同时,中大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出版《凤翥龙翔》,全书中英对照、图文并茂,特价只售港币五十元,所得收益将用于推广考古学,以增进市民对考古学的认识。「地下的中国──凤翥龙翔」展览详情如下:
展览日期:2013年10月25日至2014年3月2日
(2013年12月24、31日及公众假期闭馆)
地点 :中大文物馆东翼展览厅IV
开放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查询电话:3943 7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