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针灸有效防止手术后恶心和呕吐
恶心和呕吐是术后常见的身体不适现象,约有80%接受过手术的病人受影响,症状可长达24小时,若情况持续,病人可能会脱水,甚至导致手术伤口撕裂。麻醉科医生传统上会使用止呕剂(即防止或减轻恶心和呕吐的药物)以纾缓病人的不适。然而,止呕剂的成本和副作用都相对较高,因此医学界正努力寻求药物以外的另类治疗方法来纾缓这些症状。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副教授李焕坤教授于2008年完成一项研究,指出病人在术后接受手腕针灸点(P6)刺激,可大大减低恶心和呕吐的风险。P6针灸点位于手腕摺痕约5cm以下,常用的刺激方法包括针刺、激光刺激,以及使用经皮神经刺激器和穴位按压腕带。在1986年至2008年间,研究人员为约4,500名接受各类型手术的病人提供治疗,目的是比较P6针灸点刺激、安慰剂治疗(即假治疗)及止呕剂疗法在防止手术后恶心和呕吐的成效。按随机抽样方法,3,385名病人于32项研究中获分配接受P6针灸点刺激或安慰剂治疗,其余1,036名病人则于14项研究中获安排接受P6针灸点刺激或止呕剂疗法。
综合各项研究发现,每100名接受安慰剂治疗的病人当中,平均约有80名仍于术后呕吐或感到不适;而经P6针灸点刺激的病人中,每100名则只有56名仍出现术后恶心和呕吐,针灸后的副作用亦相对其他疗法轻微,只有部分病人在针灸处出现红肿及过敏反应、佩带穴位按压腕带时出现红印、痕痒及起水泡,或使用经皮神经刺激时出现疲倦。另外,亦发现P6刺激跟止呕剂对减低术后恶心和呕吐同样有效。
总括来说,于手术前后或手术期间,P6针灸点刺激可作为止呕剂治疗的另类替代疗法。由于针刺P6针灸点刺激必须由注册针灸师进行,而穴位按压腕带则使用容易,便于购买及可自行施行,广受接纳,中大麻醉及深切治疗学系正考虑除了使用一般止呕药物之外,亦为出现恶心和呕吐的高风险病人分别在术前及术后使用穴位按压腕带及经皮神经刺激器,纾缓病人因恶心和呕吐带来的不适。
有关研究报告已刊载于最新一期的国际医疗期刊The Cochrane Library (www.cochrane.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