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重视城市地面塌陷监测 中大开展卫星高科技研究
早前(11月15日)杭州地铁施工大面积地面塌陷的事故显示,采取早期监测和提前预警是开展类似城市地下工程不可或缺的步骤,人们有权利要求政府提供更安全的城市生活环境。当全国正透过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内需时,政府不仅需要监督各类资金的使用,还需要致力对安全隐患进行监测,包括引导高科技领域研究与这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由于珠江三角洲(包括港澳)地区均曾出现城市地表沉降与塌陷的问题,大众绝不能对于发生在杭州的事故无动于衷,必须要防患于未然。
城市地面沉降已经被国家有关部委列为城市头号公害。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这种地质灾害已经造成了数千亿元的经济损失。由于珠江三角洲人口密集,地质构造复杂,城市化速度急促,国土资源部在其「十一五」规划中,将珠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及地面塌陷定为防治重点。地面沉降与塌陷不仅威胁地表建筑物的稳定(包括楼房、高速公路与铁路、飞机场等),也危及城市地下许多重要的生命线工程(包括地铁、通讯线、电线、水管、煤气管线等)。大量开采地下资源、大规模工程建设、沿海地区的填海工程、各类地质构造作用与地震灾害都是城市地表沉降的诱发因素。此外,软基下沉和大型地下工程建设导致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和塌陷等灾害频繁发生,如广州地铁5号沿线地面塌陷事故(图1),广州大坦沙附近地面塌陷(图2 和图3),以及澳门东亚体育馆地面下沉等。
卫星雷达干涉测量是近年研发的地表沉降监测新技术,具有大面积、快速、准确等突出优势,有效预警和防治城市地面沉降。为了监测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的城市局部地面沉降造成的地质灾害,并协助减少沉降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开发和相关重大投资决策的影响,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太空所)利用中大卫星遥感地面站获取的雷达卫星图像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计画,并积极推动与香港、澳门、广州等珠三角城市有关部门的合作,分析珠三角地区局部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与沉降速度。
中大得到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国家科学技术部及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于2005年建成香港卫星遥感地面接收站,将雷达卫星遥感列为优先发展科技,并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的特点,重点安排了针对粤、港、澳城市的快速交通线、机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要设施的沉降研究。同时,中大将这些研究成果直接提交珠三角地区的相关政府部门及工程单位,备受各方重视,并得到积极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