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文化共弘扬 风雨同心经不惑 物华皆宝爱 古今慷慨有贤豪中大文物馆四十周年暨馆友会三十周年庆典举办中国文化研究所莫庆尧学术讲座及中国雕塑展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文物馆自1971年成立以来,秉承大学理念,透过学术交流、出版与展览,致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四十年的不懈努力,文物馆已成为艺术史学家、收藏家和考古学家之间互相合作的重要平台,亦为一所以搜藏中国文物着称的大学博物馆,成绩斐然。同时,在各界热心人士支持下成立的文物馆馆友会,至今亦踏入了第三十个年头,标志着馆友与文物馆多年来风雨同路的珍贵情谊。
为纪念文物馆四十周年暨馆友会三十周年这个重要时刻,中大文物馆今天(10月20日)安排了连串志庆活动。首先由一年一度的「中国文化研究所莫庆尧学术讲座」为庆祝活动打响头炮,邀得牛津大学中国艺术及考古学教授罗森爵士以「华夏与中亚–中国的异域文化–公元六至八世纪」为题,探讨公元六世纪以来北齐和北周引进的异域文化,以至唐代工艺如何彰显泱泱大国的大都会文化风尚。是次讲座亦标志着中大与英国牛津大学2011至12年的协作交流计划正式启动。
讲座中,罗森爵士探讨公元六世纪以来,北齐和北周引进的异域文化。作为当年粟特商旅的重镇,这两朝故都出土的石棺椁和石墓牀带来令人惊喜的线索,让这群异邦来客的独特风俗得以重现。与前朝一脉相承,唐代非常重视与中亚国家的往来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而以铅铀制造之唐三彩墓葬品及生活器皿,即为当时异域潮流之反映。其中贴花繁缛之碟、扁壶,以及马和骆驼等造像,尤为人所熟悉。罗森爵士认为这些器物于中土烧制,设计意念却取材中亚文化,以展示异域品味,彰显唐代泱泱大国的大都会文化风尚。
另外,文物馆呈献最新特展「造化心源:沐文堂藏中国雕塑」,由罗森爵士、沐文堂主人关善明博士及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主持预展的开幕仪式。该展览为文物馆四十周年馆庆之重点展览,展出近百件精选自沐文堂藏品的中国历代雕塑,内容丰富,涵盖新石器时代以至元明清的玉、石、陶、木雕塑,当中以汉唐盛世陶俑、北朝至辽宋的佛教造像为重点。不同时代的雕塑作品,反映该时代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蕴涵传统的接续承传及外来文化的冲击融合,汇成中国雕塑的历史长河。
关于罗森爵士(Professor Dame Jessica Rawson)
罗森爵士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及伦敦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后于大英博物馆东方古器物部工作达二十多年,于1987年晋升为部门主任。罗森爵士于1990年获选为英国皇家学院院士、1994年获颁CBE勋衔,又于2002年获颁女爵士荣誉。她于1994年加入牛津大学,曾任墨顿学院院长(1994-2010)及牛津大学副校长(2005-2010),并 为大英博物馆与皇家艺术学院在伦敦策划多项大型展览,亦出任多个学术委员会委员。除执教于牛津、剑桥、伦敦与东英吉利大学外,罗森爵士亦在德国海德堡和美国芝加哥大学担任访问教授。近二十余年,她经常出访远东各国,建立紧密的学术网络,并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文明中心顾问。罗森爵士着作等身,尤以唐代银器与陶瓷器之相互关系及古代纹饰设计之考释等最为经典。她当下的研究重点,则集中于周至秦汉时期(公元前1000至公元200年)宗教与礼制的变化。
有关讲座摘要及讲者简历全文,请参阅以下网址:http://www.cuhk.edu.hk/cpr/lectures/rawson
请按此浏览更多活动照片:
https://www.cpr.cuhk.edu.hk/tc/events_recap_detail.php?1=1&id=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