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于中大演讲探讨大学的人文精神与通识教育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邀得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于今天(9月7日)在中大校园主持公开讲座,题目为「大学的人文精神与通识教育」。杨校长于讲座中分享他对大学在传承人文精神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通识教育的见解,并与中大校长刘遵义教授就讲题进行对话。讲座吸引了约二百名学术界人士及中大师生听讲,场面热闹。
杨校长认为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正因为大学在文化、尤其是人文精神积淀、传承上的突出作用,大学在文化品格上应该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也就是要对于人文精神的坚守。坚守人文精神,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回归大学人文教育的本质。而要进行人文教育,就关乎到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应同时传递科学和人文的精神,从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并通过逻辑、推理、论证等学术思考训练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养成完整的人格。
杨玉良院士,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4年获该校材料科学系博士学位,并荣获中国化学会首届青年化学奖。1986年,留学联邦德国马普高分子研究所,随国际着名学者Spiess教授进行核磁共振技术的研究。1988年回到复旦大学工作,历任材料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分子科学系首任系主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及上海市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任复旦大学副校长;2006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2009年1月任职复旦大学校长至今。
杨院士是中国第一代高分子学博士,在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果,包括:研究具有复杂拓扑链结构的高分子链构象统计与粘弹性;建立了研究高分子固体结构、取向和分子间运动相关性的三项新的磁共振实验方法;运用自洽场及相分离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复杂链拓扑结构的嵌段高分子、液晶及囊泡等软物质的斑图生成及其临界动力学领域的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发展了高分子薄膜拉伸流动的稳定性理论,并由此指导和解决了双轴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生产中长期困扰产量和品质的破膜问题,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创立了模拟聚合反应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及其动力学的Monte Carlo方法,收集在专着《高分子科学中的Monte Carlo方法》中,深受国内学术界欢迎,对中国高分子物理理论研究的开拓和布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院士屡获殊荣,1999年成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一批特聘教授;2003年获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连续两次任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200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度获聘为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及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