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文大学心理学系公布香港同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研究本港近四成同性伴侣曾受身体虐待
为了让社会全面了解本港同性亲密伴侣间暴力问题的情况,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心理学系副教授麦颖思博士与本港同志组织– 香港女同盟会完成了亚洲首项探讨同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的学术研究,发现近一成三的受访者曾遭「三重虐待」,即遭受三种不同形式的虐待,包括身体、心理及性虐待。另外,近半数受访者曾遭伴侣身体攻击、身体损害及/或性威迫,显示同性亲密伴侣暴力问题较异性伴侣严重,亦反映同性伴侣的暴力问题持续出现,极需社福机构协助。
研究方法
研究于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二月期间进行,以网上问卷形式访问了398名曾经与同性发展亲密伴侣关系的十八岁以上男女,共有339个有效回应。是次研究主要探讨三种不同形式的虐待— 身体、心理虐待,以及性威迫,在同性亲密伴侣关系中发生的普遍性。另外,研究亦探讨了性倾向会否被利用作心理虐待的施虐工具。
身体虐待
近四成受访者表示曾遭受身体虐待,较常见的是推撞及掌掴。约百分之四的受访者表示曾被伴侣以利器指吓;一成受访者表示曾因伴侣的暴力行为而受伤,包括因打架或争执而扭伤、碰瘀或割伤。
心理虐待
心理虐待是最常见的虐待形式,七成半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心理虐待,包括被伴侣出言侮辱或辱骂。
性威迫
两成三的受访者表示曾遭受性威迫,例如在不同意的情况下,被伴侣强迫进行性行为。
同志身份「侵害/ 加害」
是项研究亦发现,性倾向被利用作心理虐待的施虐工具。超过三成半的受访者表示,曾被伴侣质疑其性倾向;近两成人表示,曾被阻止与其他同志朋友见面;另外亦有一成三的受访者表示曾于公众场合被伴侣强迫作出身体接触或与性相关的亲密举动。
多重暴力
综合三种虐待(身体虐待、心理虐待及性威迫)发生的普遍率,研究发现近一成三的受访者表示曾于同一段关系内遭受以上三种的暴力对待。
与本港家暴比较
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曾于二零零三年委托香港大学进行研究,估计约有13.9%的成人受访者曾遭异性配偶身体攻击、身体损害及/或性威迫。而根据中大心理学系是次研究,约有一半的受访者曾遭同伴的暴力对待。两者比较,可见同性亲密伴侣暴力问题较异性配偶严重。
十八岁前受虐纪录
超过一成受访者表示曾于十八岁前受虐,当中以心理虐待最多,其次是身体虐待,其中亦有大约一成人表示曾于十八岁前遭受性虐待。
求助行为
受访的受害人求助比率偏低,不足一成人曾向社工、心理学家或辅导员求助。极少数人曾向社会福利署、警方或非政府组织求助,原因包括:
1.认为社会上缺乏处理同性暴力的机构;
2.不知道有哪些机构提供有效协助;以及
3.担心即使求助,有关机构都不会关心他/她们的问题。
建议
是项研究显示,同性亲密伴侣间暴力行为发生的普遍率稍高于异性配偶,然而现时却没有专门支援遭受同性亲密伴侣暴力虐待的服务,以致受害人与施虐者求助无门。有见及此,中大心理学系及香港女同盟会有以下建议:
1. 建议当局就同性亲密伴侣暴力行为作出详细研究,了解问题的严重性;
2. 评估受害人及施虐者的服务需要;
3. 加设或资助现有的非政府组织,为受害人及施虐者提供辅导支援及庇护服务;以及
4. 尽快修改《家暴条例》,把同性伴侣纳入受保障范围,让他/她们与异性伴侣在法律上得到一视同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