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10月4日

中大I‧CARE博群社区巿集今开幕开放中大校园 与社企共融

2012年10月4日
分享
列印

沈祖尧校长参观博群市集,了解各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

沈校长与陈晓蕾女士于开幕礼中一边品尝低碳剩食午宴,一边探讨厨余问题。

师生一同品尝「厨余盛宴」

本地社会企业、妇女合作社、有机农户等十多个团体进驻中大校园。

由香港中文大学(中大)I‧CARE博群计划举办的首个博群社区巿集今日(10月4日)正式开幕,本地社会企业、妇女合作社、有机农户及小生产者等十多个团体一连两天进驻校园的文化广场,在售卖自家产品的同时,将社区合作精神、公平贸易、绿色生活、永续栽培等概念带入校园,并同时推动良心消费,实践关爱社区。本活动由中大师生策划及推动,与本地社会企业协力营办,部分参与市集的团体更是由中大校友创立及营运。 

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于开幕礼致辞时表示:「I‧CARE博群计划自成立以来,透过各种社会服务及研究计划、非牟利团体实习计划,讲座及研讨会等,鼓励学生连结社会,履行公民义务。博群社区巿集是又一个充满意义的活动,延续中大人文关怀的传统;各位在社区巿集所看见、听到的人和事,都是社区协作共融的成果。中大一直致力于校园推广及实践社会责任,不但于校园内增设多个公平贸易产品售卖点,引进社会企业,更鼓励各部门引入责任采购的理念和指引。我期待和大家一同履行社会责任,建设更美好的社会。」 

开幕礼中,沈祖尧校长与探讨厨余问题一书《剩食》之作者陈晓蕾女士,一边品尝由食物回收团体所制作的低碳剩食午宴,一边与师生探究世界粮食短缺及香港厨余问题,并分享中大与社企共融的理念。早于2001年,中大于校园引进首家以社会企业营运模式经营的小卖店──女工同心合作社,由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协助一班失业妇女组织成立,成为首间开拓大学资源的合作社,将校园资源回馈社会,为校园生活注入社会关怀。现时,大学部分餐厅亦有售公平贸易茶叶及曲奇饼等、新增了公平贸易产品售卖机、新的教学大楼亦将引进社会企业咖啡店等;今年起中大各部门亦开始在公共采购中引入责任采购的理念和指引,希望在采购过程中,让生产者以至整体社会都能得益,这些都是大学实践社会责任所作出的努力。 

推广社企及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大I‧CARE博群计划的主要项目之一,博群社区巿以「朴门‧协作‧共融」主题,参与团体包括香港永续栽培学苑、老农田有机农场、沙田永和蜜蜂场、马宝宝社区农场、菜园新村农业先锋田、公平点、香港妇女劳工协会女工同心合作社、创业学堂事工有限公司、土作坊、天衣无缝车衣队、红白蓝330、LMC-Love Multi Culture、新福事工协会「手晴家」及商务印书馆中文大学书店(售卖社企相关的书籍)等。他们售卖自家产品之余,亦透过朴门发展讲座、农业及土地发展分享会、升级回收工作坊等分享他们的经营理念,期望师生通过聆听与交流,反思生活,推动社区可持续发展。市集售卖的每一件制成品,都有其背后小故事,如其中一个摊档的有机芝麻糖,是由一群湾仔街坊和本地农户实践本土生产和互助合作理念所达致的成果。 

博群计划简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计划,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本港、内地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及公民服务,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公民意识,促进全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I‧CARE博群计划由「社会及公民参与督导委员会」领导,是一个全面而整合的计划,涵盖五大范畴,分别为:社会服务计划及学生主导的社会及公民研究;非牟利团体实习计划;推广社企及企业社会责任;博群大讲堂、研讨会及工作坊;以及促进学生精神健康计划。



 

沈祖尧校长参观博群市集,了解各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

沈祖尧校长参观博群市集,了解各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

 

沈校长与陈晓蕾女士于开幕礼中一边品尝低碳剩食午宴,一边探讨厨余问题。

沈校长与陈晓蕾女士于开幕礼中一边品尝低碳剩食午宴,一边探讨厨余问题。

 

师生一同品尝「厨余盛宴」

师生一同品尝「厨余盛宴」

 

 

本地社会企业、妇女合作社、有机农户等十多个团体进驻中大校园。

本地社会企业、妇女合作社、有机农户等十多个团体进驻中大校园。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