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5月14日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市民对通胀问题意见调查结果摘要

2008年5月14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项目统筹员沈国祥先生

目前香港正受通胀问题困扰,不少市民感受到物价上升、百物腾贵的压力。究竟市民对目前通胀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未来物价趋势的估计是怎样?物价上升对市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例如食物、住屋、交通、衣着、水电燃气及耐用品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又多大?市民对有关纾缓措施的态度又如何呢?有鉴于此,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属下的社会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特别进行了一项电话调查,询问市民的相关意见。调查于2008年5月5日至7日进行,共成功访问了1,018位18岁或以上的市民,回应率为55.1%。以1,018个样本数推算,将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设于95%,百份比的抽样误差约在正或负3.07% 以内。调查结果摘要如下:

(一)对目前香港通胀问题严重性的评估。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的受访者(96.5%)均觉得目前物价上升问题的情况严重,其中回答「严重」的有50.1%,表示「非常严重」的亦有46.4%(见表一),反映市民一面倒地认为目前的通胀问题相当严峻。

(二)对香港未来通胀问题趋势的估计。对于未来一年本港的通胀问题趋势的展望,有多达83.2% 的受访者认为物价将会「上升」,认为「一样」及「下降」的分别只有8.8% 和3.0%(见表二)。换言之,绝大多数市民预期通胀问题并非短暂的现象,而且有恶化的趋势。

(三)通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又显示,有64.7% 的受访者表示通胀对他们整体生活造成「颇大」或「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而回答「少许」或「完全没有」的则有35.3%(见表三)。为了更深入了解通胀对市民不同生活范畴的影响,调查分别从食物(包括出外用膳等)、住屋(包括租金、供楼或管理费等)、交通(包括车、船、铁路或汽油费等)、衣着(包括衣履鞋袜等)、水电燃气(包括石油气或煤气等)及耐用品(包括家私、电器或手提电话等)六个方面,探讨物价上升如何具体地影响他们的生活。调查结果发现,食物价格上升对市民的影响最大,有近七成的受访者(69.3%)表示有关负面影响是「颇大」或「非常大」;其次是水电燃气及交通方面,分别有51.4% 及44.5% 的受访者表示物价上升对他们带来「颇大」或「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通胀对受访者在住屋、衣着和耐用品方面的影响较少,回答负面影响「颇大」或「非常大」的百分比分别有23.8%、22.9% 和20.5%(见表四)。换言之,物价上升确实对市民的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当中尤以食物、水电燃气及交通方面的开支为甚。

(四)对造成香港物价上升的主要原因的认知。调查亦发现,最多受访者认为「内地物价上升」(30.4%)是造成目前香港物价上升的最主要原因,然后是「国际物价上升」(19.4%)、「本港商人乘机加价」(16.3%)、「香港政府打击通胀不力」(12.1%)和「本地生产成本上升」(7.8%)(见表五)。显而易见,市民多倾向认为现时本港的通胀问题主要来自外来因素(如内地及国际物价上升),而非本地因素(如政府打击通胀不力)。

(五)对纾缓市民面对物价上升压力的建议措施的看法。调查列举了一些纾缓物价上升的建议措施,包括「增加长者生果金额」、「增加综援金额」、「增加边远地区人士交通津贴」、「限制公共服务加费」、「限制水电燃气加费」、「如澳门的做法,向全港市民一笔过分派部份财政盈余,还富于民」、「尽快立法制定最低工资」、「宽减公屋租金」和「为公屋轮候册上的市民提供部份租金津贴」等九项,然后测试受访者对这些纾缓措施的赞成程度。结果显示,最多受访者赞成的措施是「增加长者生果金额」(85.1%)、「限制水电燃气加费」(85.3%)和「限制公共服务加费」(84.9%),赞成度均超越八成。其余六项措施的赞成度也不低,在五成半(「增加综援金额」)至七成半(「尽快立法制定最低工资」和「增加边远地区人士交通津贴」)之间(见表六)。

(六)对财政预算案能否帮助纾缓市民受物价上升影响的意见。对于今年初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能否帮助纾解市民受物价上升的影响,受访者的态度颇不一致:有44.2% 的受访者回答「可以」或「完全可以」,但也有46.1% 认为「不可以」或「完全不可以」(见表七)。值得注意的是,物价上升问题从去年已浮现,而政府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亦有涉及支援弱势社群和纾解民困的措施(如电费补贴、向每名领取高龄津贴长者一次过发放三千元、向综援受助者额外发放一个月金额、宽减税务等)。然而,调查结果却发现,仍有超过一半的受访市民(53.9%)表示「不知道」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有关纾解民困的措施,回答知道的有46.1%(见表八)。这多少显示政府对财政预算案内容的推广做得并不太理想,市民对相关资讯的掌握依然模糊。

(七)对政府及政党能否帮助纾缓市民受物价上升影响的意见。当被问及对政府压抑物价上升的信心时,有55.1% 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信心」,表示有信心的则有42.2%(见表九),反映市民对政府纾缓物价上升问题的信心相对不足,有待加强。此外,调查又询问了受访者对有政党背景的立法会议员在帮助市民纾解物价上升压力上的评价,结果显示,表示「没有帮助」或「完全没有帮助」的占54.8%,明显较回答「有帮助」或「完全有帮助」的百分比(37.6%)为高(见表十)。在那些认为有政党背景的立法会议员能帮助纾解市民通胀之苦的受访者当中,最多受访者认为「民建联」(24.6%)的帮助最大,远远抛离其他政党如「民主党」(9.3%)和「工联会」(8.2%),但也有近四成受访者未能明确指出任何一个特定政党对他们帮助最大(见表十一)。

总括而言,市民不仅普遍认为通胀问题情况严重,对未来一年通胀的展望,亦不感乐观,并预期物价会继续上升。与此同时,大多数市民体验到通胀问题对他们的整体生活已造成负面的影响,当中又以食物、水电燃气及交通开支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较为突出。不过,市民较倾向认为现时本港的通胀问题主要来自外来因素而非本地因素。在纾缓物价上升问题的建议措施方面,「增加长者生果金额」、「限制水电燃气加费」和「限制公共服务加费」等都获得超过八成市民的支持。此外,市民对财政预算案能否帮助纾缓物价上升问题亦态度分歧,对政府和政党能否压抑物价上升的信心也相对不足。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电话调查研究室

附件



左起: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项目统筹员沈国祥先生

左起: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家英教授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项目统筹员沈国祥先生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