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公布香港和谐社会民意研究计划2012年调查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亚太所)宣布最新一期香港和谐社会民意调查的结果摘要如下:
1. 民意支持社会和谐为社会发展路向。大多数受访者仍赞成以「社会和谐」为社会的发展路向,但赞成「民主自由」的小众有所增加。与2010年的调查相比,后者的人数似乎没有增长,亦未超越赞成「经济发展」的另一小众人数。香港民意倾向「社会和谐」的发展路向,基本上符合中国传统待人处事的规范及原则——务实及妥协性强。
2. 民意再次确认香港不是一个和谐社会。当要求受访者评估香港是否一个和谐社会时,评分仍低于中间点,继2010年后,民意再次确认香港不是一个和谐社会。
3. 「市民与大财团矛盾」、「贫富矛盾」及「官民矛盾」位列首三位,官民矛盾2008年后严重恶化。2012年的调查显示,「官民矛盾」升至第三大社会矛盾的位置,首次与「市民与大财团矛盾」及「贫富矛盾」列首三位。另外,过去两年,「市民与大财团矛盾」及「官民矛盾」亦趋恶化。从较长远的角度看,2008年后官民矛盾日趋严重,这可能是政府缺乏有效政策疏导社会矛盾有关,尤其未有化解贫富矛盾及市民与大财团矛盾的政策,令民怨积聚,进而针对政府。
4. 达致社会和谐的方法大致不变。民意认为达致社会和谐的方法大致未变,当中认同「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可促进社会和谐的人数有所减少,但认同「推动民主政治」可促进社会和谐的人数则略增,相信与2010年政改通过后,整体社会减少了因政制发展不明朗而引起的争论。从这一项结果推论,过去两年官民矛盾恶化与政制显得没有关系,反而是由于政府未能处理好社会及经济层面的矛盾,尤其贫富矛盾及市民与大财团的矛盾。
5. 政府促进社会和谐表现的九项因素中有五项不合格。2012年政府促进社会和谐的整体九项因素中,有五项不合格,分别为「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垄断」、「鼓吹多元价值、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加强家庭凝聚力」、「照顾低下阶层利益」及「推动民主政治」,比2010年多了「鼓吹多元价值、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一项不合格,成绩是历年来最差的。而「维护良好法制、保障个人自由和财产」、「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垄断」、「鼓吹多元价值、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及「加强家庭凝聚力」四项因素则显着变差。
6. 赞成用激烈手法要求政府回应诉求的人数没有增加。约四分一受访者认同「只有用激烈手法才可以使政府回应诉求」,人数比2010年的调查没有显着差别。若以约六百万人口推论,约有148万人认同此说。另外,「个人同意用激烈手法才可以使政府回应诉求」的市民人数,虽然比认为「只有用激烈手法先至可以使政府回应诉求」的人数为少,但这群人显然较易走上激进抗争的道路。
7. 香港民意主流认同求同存异的和谐观,但不妥协的小众有所增加。虽然这次研究得出激进人群没有增加的初步观察,但相信在个人及社会公众权益的争取之中,要「坚持原则、唔应该退让」的市民比2010年多了,即「企硬」不妥协的小众有所增加。这可以说是一个微妙的形势,社会整体对激进抗争手法在社会矛盾普遍严重的背景下未有进一步的支持,但不妥协的小众却有所增加,显示社会风险因不同事件的争论难于妥协将会增加。
缓和社会矛盾的策略性建议
1. 香港特区政府及各持份者应坚持「各让一步、求同存异」的共识政治。这对新一届特区政府尤其重要;不过,社会矛盾日益深化的今天,特区政府要消除社会内耗,需有强势领导,在公共政策领域寻找社会共识,还是有可能的。这个判断是基于两个假设:
- 第一,特区政府财政储蓄丰厚,加上过去四年及未来一年单是用在纾困措施估计已达2,400多亿元;因此,下一届特区政府并不一定需要透过税收再分配,将上层及有钱人的财富及收入转移至中下层。香港得天独厚,制度及财政底子好,解决贫富矛盾及市民与大财团矛盾并不是一个零和游戏,特区政府如何发挥它的创新及协调能力及智慧,至为关键。
- 第二,香港政制发展已经达成了双普选的时间表,可能的争论是具体操作层次。若新一届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本着搭建公平公正选举平台的原则办事,是可以减低不必要的政治纷争。
2. 未来一届特区政府关键是处理好两项社会首要矛盾,即贫富矛盾及市民及大财团的矛盾,才能有效增强自身的公信力,改善官民矛盾。虽然本研究未有具体政策的探索,但过去两年房屋及楼价问题严重,而不少研究亦同时指出香港贫穷问题及贫富悬殊问题严重,特区政府若能够有长远及政策性的措施,处理好房屋供应及解决贫穷问题,应该可以纾解香港社会的三项主要矛盾。这一个策略性建议是基于以下的研究结果:
- 第一,过去两年,政府在「促进公平竞争、防止垄断」的得分下降甚多,这与社会「地产霸权」的论述相呼应。
- 第二,过出两年政府在「保障劳工权益」的表现没有变差,劳资关系并没有恶化的看法,应与政府推行最低工资立法有关,可见民意评估政府表现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 第三,过去两年政府在「照顾低下阶层利益」的表现没有变差,应与它推行一连串一次过纾困措施有关。但除了最低工资立法及新交通津贴有制度性影响外,这些措施的力度 (如新交通津贴申请收入及资产限制严) 及范围 (如老人贫穷及新移民贫穷) 并不足以有效解决贫富差距及贫穷问题。
另外,要解决市民及大财团的矛盾,除了房屋供应及楼价问题,还有一个市场操作的公平问题。即是说,特区政府要做好供应土地及兴建足够公屋的本份外,还要维持房地产市场的秩序,使土地及楼宇买卖公平合理。而扶贫与解决贫富矛盾目标是一致的,核心只在扶贫措施的力度大小而已。
3. 未来一届特区政府可能要处理好社会少数人士利用激烈手法抗争的问题。本研究的结果清晰显示民意主流不同意激烈手法抗争,如果特区政府未能在管治及施政方面做好自己的工作,目前激进者人数并没增加的初步观察,可能产生变化,起码是少数激进份子用的手法可能更为激烈,而社会舆论更加分化。
香港社会和谐民意调查是一项长期研究计划,自2006年起每两年进行一次调查,以观察香港民意对社会矛盾的看法,并探讨影响社会和谐因素的变化。本年度的调查于2月1日至10日期间以随机抽样方式向1,002名十八岁或以上的香港市民进行电话访问。成功回应率为47.91%。若将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设于95%,推论调查样本的变项可能出现3.10%以内的误差。是项研究由中大亚太所副所长兼社会工作学系教授王卓祺教授主持,获该所社会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资助,并获得该中心副主任郑宏泰博士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