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香港家长如何教导子女」意见调查2008调查结果摘要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家庭及小组实务研究中心与香港亚太研究所社会与政治发展研究中心合作进行了一项电话民意调查,尝试系统地探讨香港家长如何教导子女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研究员包括社会工作学系教授马丽庄教授、助理教授刘玉琼教授、家庭及小组实务研究中心专业顾问黄美菁女士,以及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王家英教授。
调查透过电话和结构性问卷于去年十一月十九日至十二月五日晚上六时至十时进行,共成功访问了1,002位有十七岁或以下子女的家长,成功回应率为66.9%。以1,002个样本数推论,并将可信度设于95%,抽样误差约在正或负3.10%以内(受访者的背景资料见表一)。下面胪列出我们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建议。
(一)香港家长教导子女行为。整体来说,受访家长教导子女一般均采用正面的方法。在十一项教导子女行为的指标中可见,家长经常/间中「在子女年幼时,关注子女的需要」(95.6%)和「立即纠正或指出子女的错处」(93.6%),却相对地较少「在其他朋友面前称赞子女」(77.0%)。另一方面,表示经常/间中「批评子女」的有75.2%,在十一项相关指标中属最少受访家长使用的教导子女方式(表二)。
(二)香港家长在子女出生后面对的压力。日常生活习惯和家庭成员的关系难免因子女出生而改变,家庭财政状况也可能因家庭成员数目增加而增添压力。有超过七成家长同意/非常同意在子女出生后「较以前更疲倦」(78.6%)和「大部份生活被子女的需要控制」(70.8%),另有61.1%表示「没有私人时间」(表三)。这结果反映,受访父母感到自己的生活以子女为中心,缺乏个人空间。虽然如此,受访家长却普遍都感到「较以前更身心愉快」(88.8%)。同样地,表示在子女出生后「与配偶较从前有更多冲突」的有五成五,在十项相关指标中,比率只属位列中游,较我们预期低。在家庭经济状况方面,只有约三成(31.8%)受访家长表示子女出生后「家庭出现经济困难」,似乎子女出生并未像我们预期般为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
(三)香港家庭功能。家庭的一般功能普遍被界定为家庭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表四有关家庭效能的四项正面指标,包括「你家人是可以互相信赖」、「当危机出现时,家人能互相扶持」、「你家人之间会彼此接纳对方」和「你家人之间可以表达彼此感受」,分别有92.8%、92.7%、89.6%和88.3%的受访家长表示同意/非常同意。至于对五项负面指标,表示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的人数则相对上面四项正面指标表示同意/非常同意的为少,当中以同意「家人会尽量避免去说大家忧虑的事情」的为最少,只有三成四的受访家长同意/非常同意(表四)。显而易见,受访者家庭都能互相信赖、扶持和接纳;不过,不少受访者仍然存在遇到忧虑的事情时避而不谈的情况,反映他们不想家人担心、报喜不报忧的中国传统观念。
(四)教导子女行为指数、为人父母压力指数和家庭功能指数。我们将上述十一项教导子女行为指标、十项为人父母压力指标和九项家庭功能指标,分别进一步合并为三个复合指数(composite index)(表五)。其中,教导子女行为指数(「1」为最低及「4」为最高;分数愈高,代表父母愈倾向用正面方法教导子女)的平均值为3.36,高于量度的中间值2.50,反映香港家长对子女有足够关心。而为人父母压力指数(「1」为最低及「4」为最高;分数愈高,代表父母愈感到压力)的平均值(2.47)低于中间值(2.50),显示受访家长对于作为父母要面对的压力属中等偏低。至于家庭功能指数(「1」为最低及「4」为最高;分数愈高,代表家庭功能愈好),其平均值为2.88,高于量度的中间值(2.50),与零六年调查结果相若。然而,根据国际标准(McMaster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以三分作为「健康家庭」和「非健康家庭」的分界线,是次结果低于国际标准,反映出香港一般家庭的家庭功能仍有待改善。
(五)三个指数之间的关系。表六的结果指出,教导子女行为、为人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三个指数之间有显着关系。表示感到压力越大的受访父母,其家庭功能和教导子女行为越倾向负面;感到家庭凝聚力越高的受访家长,其教导子女的行为则越趋向正面。
(六)社经背景与三项指数的关系。我们就社经背景与父母教导子女行为、为人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三项指数作交互分析(表七),结果发现,受访母亲(3.43)较父亲(3.25)有较多正面教导子女的行为,同时亦比受访父亲较感到在子女出生后面对压力(母亲:2.51,父亲:2.42),反映父母亲角色存在差异。在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方面,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越高的受访家长,其教导子女的行为和家庭功能越正面,他们为人父母的压力亦相对较低。单亲家庭受访父母,明显较生活在核心家庭和扩大式家庭的父母在子女出生后面对较多困难。这项发现同样出现于家庭功能方面,单亲家庭的家庭功能(2.64),较核心家庭(2.89)和扩大式家庭(2.89)的低。另外,受访家长的子女年纪越小,其教导子女行为越正面,显示家长似乎花较多时间于年幼子女身上。不过,必须强调,这次调查有一定局限性,受访家长回答有关各项教导子女的行为、面对的压力和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情况均带有主观性,可能与他们实际行为存在偏差,因此有关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观察。
(七)建议。基于以上的发现,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家庭是个人的大后方,除了分享喜悦外,期望我们亦能与家人分担忧虑。
二、教导子女行为、为人父母压力和家庭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培养正面的教导子女行为、增加家庭服务及亲子教育的支援有助提升家庭健康。此外,社会亦应鼓励父母教导子女的平均参与,加强父亲的亲职角色,使父母能协助孩子成长,共同处理教导子女的问题和压力。
三、单亲家庭及低收入家庭明显面对较大压力。如社会资源容许,特区政府应加强对这些家庭的社会服务支援,特别是家庭教育,以增强他们教导子女能力,减轻他们的亲职压力,并提升他们整体的家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