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公开讲座﹕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传统性」与「超越性」——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
2018年3月15日
晚上7:00至9:30
香港中文大学利黄瑶璧楼G/F LT2
唐忠毛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唐忠毛,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佛教学、信仰民俗学、宗教社会学研究。学术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副会长。先后出版专著5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代表著作有《佛教本觉思想论争的现代性考察》(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经卷遗存:长江流域民俗文化与艺术遗存》(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
香港中文大学人间佛教研究中心
网页:http://www.cuhk.edu.hk/arts/cshb/
电邮:cshb@cuhk.edu.hk
电话:(852) 3943 5938
人间佛教自近代太虚大师提出,经过印顺、星云大师等一批佛教大德们的理论完善与实践证成,现在已经成为「两岸四地」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与实践模式,而台湾人间佛教模式已经将人间佛教带向了世界化发展,逐渐成为21世界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人间佛教何以能够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的主流思潮?何以能够成为佛教现代化生存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是因为人间佛教既因应了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扎根于佛教的精神传统与佛陀本怀,契理契机地将佛陀本怀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人间佛教实现了佛教的「现代性」、「传统性」与「超越性」的较好融合,才使得传统佛教焕发了现代气息与生命力。星云大师曾将人间佛教界定为,「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有助于增进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事实上,这也是对人间佛教「传统性」与「现代性」的高度概括:「佛说的」,涵盖了佛教的「传统性」;「人要的」,则是涵盖了与时俱进的佛教「现代性调适」。本讲座试从太虚大师到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发展历程,从佛教思想史与宗教社会学理论视角论述人间佛教的「现代性」、「传统性」与「超越性」特质,并就人间佛教发展过程中与此相关的问题与疑问进行分析与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