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9年5月6日

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为大湾区智慧城市群提供应用方案

2019年5月6日
分享
列印

(右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冯通教授、副所长梁广锡教授及荣誉高级研究员梁怡教授

中央政府早前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致力推动大湾区建设,为香港的创科发展带来新机遇,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群,促进可持续发展。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的成立目标就是集合不同领域的研究人才,透过城市发展理论、创新科技和智能软件,收集、分析和互动交流包含多媒体的城市大数据,协助香港成为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发展鳌头。

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黄锦辉教授说:「科技日新月异,善用科技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智慧城市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点建设目标。这目标与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的使命一致。」

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冯通教授表示:「创新技术与城市发展的紧密联系正在将大湾区转变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为确保大湾区内各行各业的居民皆能真正享受更好的生活质素和福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实在非常重要。」

未来城市研究所最近就城市空气质素及个人化医疗方面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冀可为大湾区智慧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可行的应用方案,有关研究项目包括:

  1. 随插即用的空气污染监测系统 – 此项目是模块化的空气污染监测系统,使用者可按需要选择适当的模块插入主系统,便可轻松配置针对不同测试物的监测系统,包括一气化碳(CO)、二氧化硫(SO2)、臭氧(O3)、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碳(CO2),以及辐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
  2. 穿戴式悬浮粒子监测系统 – 空气中悬浮粒子(particulate matters,简称PM)含量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近年经常出现的雾霾便是由密集的固体悬浮粒子形成,可引发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危害健康。此项目是以物联网为本的PM监测系统,可穿戴在身上,测量附近PM1.0、PM2.5、PM10、温度和湿度等数据,实时监控身处环境的空气污染状况。这系统能收集更广更全面的数据,有助未来城市的规划。
  3. 穿戴式心电监测系统 – 此项目为个人化的持续心电监测系统,包括轻便的穿戴式心电图设备,移动应用和网络界面。使用者可安坐家中,利用移动应用程式监察心血管健康状况,或让家庭医生透过网络界面远程监控和分析使用者的心电图信息。

以上三种系统都可连接电脑或移动应用装置实时接收可视化的数据,结合城市大数据的整合分析,有助促进城市的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

未来城市研究所简介

未来城市研究所由四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计划组成,分别是都市历史文化和媒体中心、土地资源与房屋政策研究中心、都市可持续性研究中心、社区与地方管治中心及城市信息学研究计划。

研究所的愿景是发展为一个卓越领先的多学科研究所,放眼香港、中国大陆和亚洲,在政策、规划和设计方面作出具影响力的城市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以在国际城市研究界和亚洲国家之间发挥关键的网络作用为目标。



(右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冯通教授、副所长梁广锡教授及荣誉高级研究员梁怡教授

(右起)中大未来城市研究所所长冯通教授、副所长梁广锡教授及荣誉高级研究员梁怡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