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赛马会家校童喜动计划」 应用科技培养学童运动兴趣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建议,5至17岁儿童及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中至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然而,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团队的研究发现,本港少于一成半儿童达此国际建议。有见及此,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拨捐逾9,700万港元,与中大携手合作,联合策划为期五年的「赛马会家校童喜动计划」,透过家校合作及科技应用,在学校及家庭层面提升学童做运动的兴趣,养成恒常运动的习惯,令他们更健康及均衡发展。这个先导计划吸引合共35间小学参与,将惠及约30,000名学童及其家长。
「赛马会家校童喜动计划」于今日(11月8日)举行启动典礼。赛马会慈善及社区事务执行总监张亮、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李美嫦及中大校长段崇智教授一同主持启动仪式,并公布计划详情。
张亮先生表示「体育」为马会的四大慈善策略范畴之一,透过与不同界别合作,将创意注入运动,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并将运动变成恒常的生活习惯。他说︰「马会希望鼓励同学多做运动,提升他们的抗逆力,学习团队和体育精神。另外,透过分析计划收集所得的大数据,长远有助进一步改善同学的身、心、及社交健康发展。」他续说:「我们于幼稚园、中小学,以及特殊学校推行多元化的体育计划,包括专为幼儿而设的体适能发展计划『赛马会学童Keep-Fit 方程式』及邀请精英运动员到小学推广有趣体育活动的『动感校园』计划等。」
李美嫦女士于致辞时说,特区政府一向积极推动香港的体育发展,以「普及化」为核心目标,鼓励全民参与。她表示,体育运动可锻炼身心、发挥个人潜能、加强社会凝聚力,好处甚多,而今天推出的「赛马会家校童喜动计划」饶具意义,把体育活动模式融入校园,提升学童参与体能活动的效能,加强他们运动的动力。
段崇智教授表示:「运动除了促进身体健康,亦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坚毅意志及抗逆能力,有助建立积极正面的人生观。作为教育者,我们深信年青一代需要面对失败和挑战,才能从中探索自我、突破界限,累积宝贵的经验,这正是参与运动带来的好处。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将来,所以这个计划并不仅是一个体育计划,而是能够全方位帮助小孩子成长。」
计划统筹及执行总监、中大教育学院副院长(研究)、体育运动科学系夏秀祯教授表示︰「香港学童普遍缺乏足够的体力活动,若能从家庭与学校两方面著手,双管齐下,可以为下一代的生活模式带来改变。计划以校本模式试行,并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研究方式收集数据,包括运动手带、自动化基础动作评估仪、进行校访及问卷调查等,以客观的实证研究探讨学童参与运动的『质』与『量』。长远而言,我们期望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为学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赛马会家校童喜动计划」于2017年9月开始试行。计划首先为参与学校的体育教师举办工作坊、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协助他们规划课程、设计高活动量及富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建立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除了体育课外,参与学校在校内会充分利用早会、小息及转堂时间,增设趣味运动时段,鼓励学生多活动。同时,计划会举办家长讲座,教授有关运动及培育孩子的知识,并安排亲子活动如兴趣班、联校同乐日和奖励计划等,推动家长与子女一同实践健康活跃的生活模式。
此外,每位参与计划的学童及其一位家长将陆续获发运动手带,全天候记录他们的运动量。教师会定期为学童进行体适能测试、体力活动量评估和基础动作技能评估,从而改善学童基础动作表现和整体运动质量,培养体育素养。家长可透过手机应用程式,了解子女的运动表现及成效。团队希望透过归纳从手带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建议一套适用于本港小学生的「运动及活动发展模式」,鼓励更多学校建立运动友善的环境。
启动典礼亦邀得本港精英运动员,包括香港剑击队代表崔浩然、香港赛艇队代表李嘉文及香港三项铁人代表罗亮添,分享他们如何自小接触运动,并在父母或学校支持下,开展运动员人生。他们亦畅谈运动如何带来正能量,培养他们正向乐观的性格。
香港赛马会
香港赛马会(「马会」)成立于1884年,是致力建设更美好社会的世界级赛马机构。马会透过其结合赛马及马场娱乐、会员会所、有节制体育博彩及奖券,以及慈善及社区贡献的独特综合营运模式,创造经济及社会价值,并协助政府打击非法赌博。2017/18年度,马会透过各项博彩税及利得税,为政府库房带来破纪录的226亿港元收入,并向奖券基金拨款12亿港元。另外,已审批慈善捐款达42亿港元。马会是全港最大的单一纳税机构,也是香港主要雇主之一,其慈善信托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机构。马会将继续与香港市民「同心同步同进 共创更好未来」。请浏览www.hkj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