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6月15日

科学家再次成功探测重力波 中大物理系黎冠峰教授参与其中

2016年6月15日
分享
列印

中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

黎冠峰教授摄于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内控制室。

两个黑洞在合并时产生重力波(相片来源:Aurore Simonnet, E/PO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相片来源: LIGO Laboratory)

镭射干涉仪重力波观测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简称LIGO)科学合作组及处女座重力波探测器(Virgo)合作组正式宣布,其两台探测器第二次成功探测到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s)。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最近成为LIGO科学合作组的香港合作院校,由中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领导唯一来自香港院校的研究人员,参与探测重力波的研究工作。 

是次重力波信号是于世界标准时间 (UTC) 2015年12月26日凌晨3时38分 (香港时间当天上午11时38分),由两台分别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Livingston, Louisiana)和华盛顿州汉福德(Hanford, Washington)的LIGO探测器所探测到,结果已获《物理评论快讯》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接受发表。 

LIGO的科学家根据探测到的信号,估算出两个合并黑洞的质量大约分别是太阳质量的14和8倍,合并后黑洞的质量则达太阳质量的21倍。合并大约于14亿年前发生,有大约1个太阳质量的物质转化为重力波。是次探测到的信号来自两个黑洞合并前的最后27个绕转轨道,信号首先到达Livingston探测器,1.1毫秒之后到达Hanford探测器,初步显示了重力波源于天区所在的位置。 

LIGO 于2016年2月11日公布首次探测到重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的广义相对论之重要预言,标志了重力波天文学这个全新领域的开启。今次再次探测到重力波,所估算出的黑洞质量比第一次探测到的黑洞为少。因为其质量较少,它们在探测器敏感的频率范围内经历了更长的时间 — 大约一秒钟,让科学家有望统计出黑洞在宇宙的数量。 

黎冠峰教授表示︰「探测到重力波并不是一生只经历一次的事情,相反,物理学家可望未来经常探测到重力波,我感到很高兴。中大于今年3月与LIGO科学合作组正式合作,让我们能与世界各地的顶尖科学家,一同进行重力波物理研究的工作,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突破性的发现。」 

LIGO简介 

LIGO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斥巨资资助,并由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构思、建造及操作,于2001年正式投入运作。LIGO科学合作组集合逾1,000名来自超过90间大学及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一起参与发展相关的探测技术及分析数据。LIGO于2015年完成升级工作,成为Advanced LIGO,探测仪器的灵敏度获大大提升,在其首次试行期间已成功侦测重力波。(详情请参阅: http://www.ligo.org/)。这个历史性发现最近为LIGO团队赢得多个科学荣誉,包括「基础物理学特别突破奖」(Special Breakthrough Prize in Fundamental Physics「格鲁伯基金会宇宙学奖」(2016 Gruber Foundation Cosmology Prize)及「邵逸夫天文学奖」 (The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2016)。 

中大为LIGO首个香港合作院校

中大最近与LIGO科学合作组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正式成为LIGO首个香港合作院校。作为LIGO的成员,中大的研究人员不但可以取得LIGO探测器及Virgo探测器的数据,与合作组中其他成员机构作学术交流,更可委派研究人员前往探测器参与培训及操作。



中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

中大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黎冠峰教授。

 

黎冠峰教授摄于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内控制室。

黎冠峰教授摄于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内控制室。

 

两个黑洞在合并时产生重力波(相片来源:Aurore Simonnet, E/PO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两个黑洞在合并时产生重力波(相片来源:Aurore Simonnet, E/PO Sonoma State University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相片来源: LIGO Laboratory)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LIGO探测站。(相片来源: LIGO Laboratory)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