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太空所举办南海沿岸与海洋中尺度过程国际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太空所)日前在中大霍英东遥感科学馆举办「南海沿岸与海洋中尺度过程国际研讨会」。海洋中尺度过程指海洋中空间尺度为几十至数百公里,时间尺度为数周的海洋动力学现象,比较典型的如海洋中尺度涡,它是一种海水的涡流,为南海一个重要的动力现象。它们的存在可严重影响周围的海流、温度和密度结构。海洋中尺度过程的调查是南中国南海海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讨会开幕礼由中大太空所潘家祎教授主持,并由太空所所长林珲教授致欢迎辞。林珲教授表示︰「南海是连贯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重要水道,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南海及沿岸水域的研究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上意义重大。」
美国马里兰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郑全安博士在开幕礼上,以「南海中尺度过程研究进展」为题作专题演讲。郑博士总结了近年来在南海中尺度海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包括太平洋的罗斯贝波进入南海的动力特征、南海中尺度涡的产生机制,以及吕宋海峡海洋内波的传播途径等。
多位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厦门大学、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国立台湾海洋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以及中大的学者参加是次研讨会。他们在会议上发表了近三十份报告,分享在珠江河口动力学、吕宋海峡中尺度涡的演变、西太平洋的罗斯贝波对南海的影响、南海内波过程等各方面的进展与成果。通过是次会议,与会代表见证了南海沿岸与海洋中尺度过程研究的重要进展,并认同应推动数据共享,进一步加强各院校及研究所间的科研合作。
中大太空所沿岸及中尺度海洋研究简介
沿岸及中尺度海洋研究是中大太空所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香港是典型的沿海地区,近岸水域的海洋环境对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香港水域的盐度、温度、水流和波浪的变化都会直接对近岸的水产养殖、海洋环境保护、沿岸海洋工程、海上交通航行、沿岸的灾害防护、海上旅游等各方面造成影响。中大太空所潘家祎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获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和教资会研究资助局的支持,成功开发出香港沿岸的海洋波浪及潮流预测系统及海洋风暴潮漫滩预测系统,这些系统可就香港沿岸的海洋波浪、潮流、风暴潮作出72小时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