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八位杰出学者获裘槎基金会颁授「前瞻科研大奖」及「优秀科研者奖」
(此稿由香港中文大学代表裘槎基金会发出)
裘槎基金会今天(2016年4月13日)举行颁奖典礼,颁授「前瞻科研大奖」及「优秀科研者奖」给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香港大学(港大)和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的八位优秀学者,以表扬他们卓越的科研成就。获奖的学者,其中四位获颁「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三位获得「裘槎优秀科研者奖」及一位获「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颁奖典礼由杨紫芝教授,GBS,JP主礼。
八位获奖学者名单如下: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6」
欧阳灏宇博士(港大)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
蔡宗衡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系(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
崔鹤鸣博士(港大)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曹圭鹏教授(科大)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16」
陈冠华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
徐爱民教授(港大)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学系及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
于君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实验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16」
赵慧君教授(中大)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卓敏化学病理学教授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2016」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欧阳灏宇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超分子化学及分子识别,特别是理解分子是如何识别和彼此交互,利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作为复杂结构的自组装手段,并从中创建不同的功能材料。欧阳博士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中,选择性地识别和检测有机小分子的新型分子识别系统。其中一项研究重点,是识别出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等有重要作用的有机化学物。儿茶酚胺(例如多巴胺)是人类神经系统中,负责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的化合物之一。欧阳博士的另外一个研究重点,是探索对于拓扑复杂分子,例如具有多个互锁大环索烃的不同装配策略。这些分子环状结构,与分子记忆体以及微型物质穿透等分子器件和新兴有机材料的研究息息相关。不同的环状装配策略,对新物料等的研发有著重要的启示。(请按此参阅欧阳灏宇博士简历)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学系(生物医学工程)蔡宗衡教授专研纳米粒子与器官、组织、细胞以及细胞器的相互作用,有助制订有用的「设计规则」来设计更有效用的治疗型纳米粒子,以更准确地输送至体内的目标位置。他成功发现一种纳米粒子与肾之间产生一种新颖的「生物纳米」相互作用(Choi CHJ et al. PNAS, 2011),将有助于发展针对肾的纳米粒子输送技术。在裘槎前瞻科研大奖的资助下,蔡教授希望可以设计出用作体内侦测肾脏疾病的纳米粒子。(请按此参阅蔡宗衡教授简历)
香港大学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崔鹤鸣博士的研究领域包括作业系统、程式设计语言、分散式系统以及云计算等等。他此次获奖的研究项目专注于构建一套新型的软件系统,旨在大大地提升目前网上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网上服务,包括社交网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以及金融交易平台,已经广泛地深入人类的生活。然而,这些软件服务都是运行于电脑之上,而电脑的软件和硬件故障,无可避免地会伤害这些网上服务的可靠性,从而导致巨大损失。崔博士的研究,有望为问题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崔博士近期的研究成果包括成功申请数项美国专利、开源软件项目、以及在世界顶级电脑系统软件和程式设计语言的国际会议(例如SOSP, OSDI, PLDI, 以及ASPLOS)发表论文。(请按此参阅崔鹤鸣博士简历)
香港科技大学理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曹圭鹏教授致力研究如何结合原子分子光学与凝聚态物理学,以创造新的合成量子物料。曹教授的研究团队将温度为nK量级的超冷原子气体,装载到镭射驻波场形成的人工晶体结构中,进行各样试验。此合成系统能有助了解如高温超导体或拓扑等特殊材料的物理运作。(请按此参阅曹圭鹏教授简历)
「裘槎优秀科研者奖2016」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系主任陈冠华教授主要从事理论化学和计算科学的研究,专注于研究量子力学中著名的薛丁格方程式(Schrödinger equation)Ĥψ=Eψ的数值解法。他在激发态线性标度量子力学方法、开放体系的第一性原理方法、量子力学/电磁学(QM/EM)跨尺度耦合方法、神经网路方法在量子力学计算的应用等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极大的拓展了量子力学计算方法的应用范围。近年来,陈冠华教授致力于发展开放体系第一性原理量子力学方法和多尺度量子力学/电磁学耦合方法,实现了对新兴纳米电子器件及新兴电子材料的计算类比与探索。将该方法同工业界现有的简约模型、电路模型整合,可以实现从原子细节出发预测电路的行为。由于这一系列原创性的工作,陈冠华教授2011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4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陈教授是卓越学科领域《新兴电子器件的理论、模型和模拟》项目协调人。(请按此参阅陈冠华教授简历)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内科学系及药理及药剂学系教授徐爱民教授主要从事针对肥胖、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及相关医药技术开发。他发现了抗糖尿病激素脂联素的活性体,并率先揭示了脂联素对脂肪肝及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在过去十多年,其团队陆续发现并鉴定了多种与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代谢综合症发病原因有密切关系的脂肪分泌激素,研发成生物标志物及相关检测产品,用于上述慢性疾病的风险预测、早期分型诊断及治疗评估。徐教授目前兼任英国生物化学杂志(Biochemical Journal)的副主编,以及多间中国教育部或科技部重点代谢实验室的科学顾问组成员或副主席。(请按此参阅徐爱民教授简历)
香港中大文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教授、消化疾病研究所实验中心主任、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于君教授是肠胃科研专家。她先后在消化道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肿瘤分子标志物、肿瘤基因治疗、肥胖相关肝炎和肝癌等方面从事多项研究和有重要发现,当中包括﹕在胃癌发现了十几种新的抑癌基因、首次发现人类疱疹病毒第四型 (EBV)感染相关的胃癌基因组学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这些发现对理解胃癌发病机制和治疗有重要影响。近年来,结肠癌在香港的发病率迅速增加,于教授在结肠癌发现新的促癌和抑癌基因、结肠癌双克隆起源和可用于结肠癌个体治疗,以及生存相关的驱动突变基因。她亦率先发现结肠癌的无创诊断分子标志物,这些发现对结肠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和早期诊断有了新的认识。于教授的最新研究,针对了解非酒精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她希望透过系统的生物学方法,找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演变中的关键致病分子和途径,从而研究出预防和治疗非酒精脂肪性肝病的方法。(请按此参阅于君教授简历)
「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2016」得奖学者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助理院长(研究)、卓敏化学病理学教授赵慧君教授专研分析人体血浆核酸。她最广为人知的科研成就,是利用DNA测序技术分析孕妇的血液样本,以安全及准确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症,开无创性产前检查之先河,免除孕妇因受入侵性检测而流产的风险。这技术现已在多个国家获采用为常规临床检测方法,对医学界贡献重大。最近,赵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个领域上再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将DNA测序技术应用至癌症检测,并且发展到可找出身体有癌症的所在位置。在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下,赵教授希望能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请按此参阅赵慧君教授简历)
有关「裘槎前瞻科研大奖」
「裘槎前瞻科研大奖」于2012年成立,旨在物色一批极具才华,学术成就足以在国际学术界竞争的学者,让这批「明日之星」在学术成就刚起步阶段,获得支持,得以在科研、个人能力和专业上尽展所长,在专业领域内不断精进,勇敢创新尝试,推动香港的教育和科研发展、作出贡献。每个科研基金最多有500万元供五年研究之用。
有关「裘槎优秀科研者奖」/「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
裘槎基金会于1997年设立「优秀科研者奖」,特别颁予在科研工作上有卓越表现的学者,以表扬他们的成就,并鼓励他们在其研究领域取得更理想的成绩。该奖项经过多位国际权威科学家严格评审各候选人的科研工作后,再选出得奖者。「裘槎优秀科研者奖」,每个奖项为港币90万元,「裘槎优秀医学科研者奖」为100万元,两个奖项的得奖者另外获个人研究补助金港币6万元,其所属大学可获资助另聘讲师代替得奖者执教一年,让得奖者可全职投入研究工作。
传媒查询: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高级传讯及公共关系经理吴文凤
电话:3943 8896,电邮︰fiona-ng@cuhk.edu.hk
香港中文大学传讯及公共关系处
传讯及公共关系经理郑慧明
电话:3943 8892,电邮︰karencheng@cuhk.edu.hk
香港大学传讯及公共事务处
高级经理(传媒)尹慧筠
电话︰2859 2600,电邮︰melwkwan@hku.hk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处
公共关系及新闻主管鲁桂欣
电话:2358 6317,电邮:sherryno@ust.hk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处
公共及新闻事务经理林淑媛
电话:2358 6313,电邮:anitalam@u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