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6年3月21日

中大举办「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暨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典礼

2016年3月21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

「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展示珍贵道教经籍、科仪文本、录像和数位博物馆。

一众嘉宾莅临「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典礼」,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以及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

通过中大图书馆数码学术研究室内的数码显示屏参观「道教数位博物馆」的不同庙宇。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顶批金丹真传》六卷 清傅金铨(活跃于1800-1820)批定,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灵感,获可抗疟疾的「青蒿素」。(图示《肘后备急方‧治疟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粤东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日前举行了「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暨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典礼。大学图书馆亦在典礼上正式推出「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与「道教经典文库」。主礼嘉宾包括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以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 

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 

为了让读者认识历史上的道教经籍和现实中的道教文化,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由即日起至本年7月30日共同举办「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展出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珍贵清代道教经籍,包括:《重刊道藏辑要》(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及贺龙骧手抄稿)、《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梵音斗科》(清雍正年间[1723-1735]四色套印本)、《阴骘文广义节录》(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等,还有香港和澳门道堂正在使用的各种清代版本的科仪文本,以及道教科仪的全景录像,让读者对道教仪式与日常生活和习俗的关系有更深入认识。 

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早前推出的全球第一个「道教数位博物馆」网络系统,也在是次展览一并展示。读者可以使用现场的视听和触控设备,进行搜索、定位等实际操作,欣赏数位博物馆所藏的各种道教碑刻、庙宇、神像以及科仪。 

「道教经典文库」与「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 

为提升馆藏的学术研究价值,并方便道教研究者的使用,中大图书馆特别将馆藏的清代道教经籍全部扫描及数位化,建立了「道教经典文库」,作为中大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的项目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数码典藏」(http://repository.lib.cuhk.edu.hk/tc)提供一站式服务平台,让广大读者透过网络取用由中大图书馆创建及维护的数码馆藏。数码典藏系统以开源式平台建构,目的是将数码化馆藏嵌入一个单一系统,以全面支援跨格式及跨馆藏的浏览、检索及取用,容许开放存取,亦能与其他系统互通,令数码馆藏更容易被搜寻引擎发现。中大图书馆是首间使用此平台发展典藏的亚洲图书馆。 

数码学术研究室简介 

数码学术研究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主要结合数码工具和方法,如GIS、数据可视化、文本挖掘等,及其他先进的数码技术进行研究,愈来愈受学术界所重视。 

中大图书馆是全港首间设立数码学术研究室的图书馆,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设有先进设备的空间,以进行高端的数码项目,促进创新和合作。数码学术研究室位于大学图书馆地下,占地约180平方米。除了各种专为数码学术研究而设的先进软件,还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数码显示屏,高6.5尺、宽15.9尺,由12组 55寸LED电视屏幕组成,提供超过二千四百万像素的极高分辨率,适合显示极大的图像和探索大数据的研究。数码学术研究室的设计灵活、易用,使用者可自行将带来的设备连接桌面上的插座,便可把研究数据和图像显示在大屏幕上。大屏幕支援各种设备和显示模式,适用于研究小组协作,合作教学和学习。



(左起)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

(左起)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黎志潻教授,以及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

 

「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展示珍贵道教经籍、科仪文本、录像和数位博物馆。

「道外.道内:清代道教经典及科仪经籍展览」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展示珍贵道教经籍、科仪文本、录像和数位博物馆。

 

一众嘉宾莅临「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典礼」,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以及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

一众嘉宾莅临「数码学术研究室开幕典礼」,包括:(左起)中大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蓬瀛仙馆副理事长林赤有道长、香港道教联合会主席梁德华道长、中大常务副校长华云生教授、中大副校长张妙清教授、中大大学图书馆馆长李露丝女士,以及中大文学院院长梁元生教授。

 

通过中大图书馆数码学术研究室内的数码显示屏参观「道教数位博物馆」的不同庙宇。

通过中大图书馆数码学术研究室内的数码显示屏参观「道教数位博物馆」的不同庙宇。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五卷 清康熙九年(1670)刻本,一山房藏板。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顶批金丹真传》六卷  清傅金铨(活跃于1800-1820)批定,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顶批金丹真传》六卷 清傅金铨(活跃于1800-1820)批定,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灵感,获可抗疟疾的「青蒿素」。(图示《肘后备急方‧治疟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粤东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从《肘后备急方》中得灵感,获可抗疟疾的「青蒿素」。(图示《肘后备急方‧治疟病方‧青蒿素》卷三 葛洪[283-343]著,清粤东儒雅堂刻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