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欢迎「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 并建议先资助61-70岁高危人士
近年,大肠癌已超越肺癌成为香港最常见的癌症,亦是本港癌症第二号杀手,每年约有4,450新增个案,以及超过1,900多名病人死亡。卫生署已展开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的筹备工作,以资助较高风险的群组接受大肠癌筛检,现阶段正研究计划所涵盖的年龄组别及运作细节。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欢迎有关计划,认为有助减轻大肠癌对香港市民健康的威胁,并根据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早前进行的全港大肠癌筛查的分析结果,建议政府可以率先资助61-70岁的市民参与先导计划。
为提高市民对大肠癌的关注及提倡市民及早进行大肠癌筛查,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自2008年5月起开展了一个全港性的大肠癌筛查计划。截止2012年12月,中心共为10,732位年龄介乎50至70岁、无大肠癌征状的香港巿民进行大肠癌筛检,并将参加者分成四个年龄组别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发现,有一半以上(54.6%)的市民选择以大便隐血测试作筛检,选择大肠镜检查的则相对较少。而就大便隐血测试交回率、正确大便隐血测试样本交回率、及大肠镜检查出席率,不同年龄组别均有达90%以上的良好表现。
值得留意的是,年龄介乎61-70岁人士对大肠癌筛检的心理障碍和误解相对其他年龄组别较少。相比大肠镜检查,他们表示较愿意接受大便隐血测试(75.3%)。然而,这个年龄组别中较多人有经济困难,而且较难接触大肠癌筛检的服务。在诊断和治疗方面,61-65岁组别(6.5%)及66-70岁组别(11.9%)的后期肿瘤及癌症发现率远高于50-60年龄组别(3.8%-5.5%);而延长一年寿命之成本则大约港币$69,120至$310,636,低于后者的成本一半以上。
中大将全力支持此项由政府资助的全港性「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并认为政府可考虑率先资助61-70岁的市民参与先导计划,因这个年龄组别对大肠癌筛检的心理障碍相对较少,亦乐于接受大便隐血测试,加上大肠癌筛检在这个年龄层的成本效益亦是最高。
中大目前正在进行不同范畴的工作,推动社区大肠癌预防及筛检。其中包括为高危人士进行优先筛检、研究自负盈亏的筛检和治疗服务模式,以及加强基层医疗医生,尤其是家庭医生及护士在大肠癌筛检的角色。
香港中文大学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简介
在何善衡慈善基金会的慷慨捐助下,中大于2014月9月成立何善衡肠胃健康中心,以进一步减低大肠癌的威胁。中心设置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以提供高质素的肠胃检查服务及培训医护专业人员为己任。
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简介
2008 年5 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获香港赛马会慈善信托基金慷慨捐款1,610万港元成立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大肠癌教育中心,展开「香港大肠癌:教育、宣传及筛查」计划,并于2013年再获捐1,589万港元,开展新一轮为期五年的大肠健康教育及大肠癌筛检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