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7月8日

中大建筑学院新任院长陈丙骅教授致力培育独当一面的人才领导建筑专业

2014年7月8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建筑学院新任院长陈丙骅教授

成为院长前, 陈教授已十分积极推动建筑教育。

陈教授曾任中大建筑学院的客席讲师, 并为学生的设计作品作评论。

基督教宣道会锦绣堂是陈教授的手笔。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建筑学院新任院长陈丙骅教授是著名华人建筑师,出生于美国,在业界获奖无数。元朗锦绣花园的湖畔有一栋白色教堂──基督教宣道会锦绣堂,简约而清新的设计,正是陈教授的手笔;熙来攘往的尖沙咀闹市,有逾百年历史的圣公会圣安德烈教堂早前进行了整个建筑群的复修工程,负责统筹整个项目的亦是陈教授。而这项复修工程更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一个在业界如此成功的人,选择了缩减私人业务上的角色,转而把心力投放在教育工作上,接受了中大建筑学院的院长任命,期望能训练出有远见及应变力的建筑师,且有能力及领导力去创造及改进建筑这个专业。 

昔哈佛尖子  今领中大建筑 

陈丙骅教授在建筑路上的第一个奖项,是在哈佛大学攻读硕士时取得的AIA School Medal,是美国建筑师协会颁发给美国各建筑学院该届的第一名毕业生。陈教授在哈佛完成学士学位时,亦是以最高荣誉毕业。 

陈教授在成长地美国生活,工作得心应手,为何会忽然来港定居呢?原来陈教授的岳丈是名建筑师黄振辉先生,陈教授在他患病时回港协助完成其大埔康乐园及元朗锦绣花园的发展工作。陈教授的太太是麻省理工物理系的博士毕业生,当时亦放下了跟一位诺贝尔得奖学人做研究的机会,与陈教授一起回港。 

缘系中大: 输了工程  赢得赏识 

陈丙骅教授与中大的缘分,早在1992年开始,当时中大正筹建第一栋工程学大楼,陈教授的建筑师楼获邀参与此项工程设计的投标。虽然未有中标,但陈教授的设计却得到当时中大建筑系的创系主任李灿辉教授赏识,邀请陈教授作客席讲师,兼为学生的设计作品作评论(建筑系于2009年升格为建筑学院)。从此陈教授就爱上教学的工作,一直在工余,以兼任的模式,将业界的知识与经验带到学校,至今已逾二十年。「教学很有趣,我有一位90年代教过的学生,现已是我的建筑师楼里面一位管理层。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我的学生很可能迟些会变成我的老师呢!」 

要令 「好」 变成 「更好」 

陈教授表示:「原来中大建筑学院院长的工作比私人执业还要忙呢!庆幸的是,中大建筑本身已经有一群很投入的教员,认真的学生,优秀的职员与设施。中大建筑学院只有短短二十多年的历史,在芸芸众院校中乃一介新丁,但于国际间已有很高的认受性。我希望可以整体上令 『好』 变成 『更好』!」陈教授给自己及学院的挑战是,在学院内能融合研究与设计,令两者相辅相成;而在学院外,希望加强与业界的协作和联系。「我们不单要训练出一些能独当一面的建筑师,我们更希望培育中大建筑的毕业生能有远见及应变力,不拘泥于现有行业的作风,且有能力及领导力去创造及改进建筑这个专业。」 

院长寄语:一个建筑师的使命 

对于有志投身建筑行业的年轻人,陈教授预告这份是一份 「辛苦工」。「由我自己当学生的年代起始,无论何处的建筑学生,都以工作到通宵达旦而闻名。世上没有完美的设计,而每个设计都一定有改进的空间。一个好的建筑师,除了要有美术设计的能力,结构测量的技巧,对科技,社会及商业的触角,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正面而乐观的心:无论手上的工作是什么,都应要有信心自己能作出改善。而建筑学生更需要有虚心 – 能体恤及接受新思维;有自信而有毅力,因为无论学业以至工作,建筑这行业需要面对的挑战是非常的多。」 

建筑学揉合了艺术与生活于一身,亦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文化遗迹。作为建筑师,对环境及文化深具影响力,故此陈教授提醒学生一个建筑师需要负上的使命:「能为大家设计生活环境是一种优势,你可以尽情发挥创意及影响力;但有优势亦有责任,就是对环境文化的保育与承传。不要单单追求走在『最尖端』,反而要向『最恒久』挑战。」 



中大建筑学院新任院长陈丙骅教授

中大建筑学院新任院长陈丙骅教授

 

成为院长前, 陈教授已十分积极推动建筑教育。

成为院长前, 陈教授已十分积极推动建筑教育。

 

陈教授曾任中大建筑学院的客席讲师, 并为学生的设计作品作评论。

陈教授曾任中大建筑学院的客席讲师, 并为学生的设计作品作评论。

 

基督教宣道会锦绣堂是陈教授的手笔。

基督教宣道会锦绣堂是陈教授的手笔。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