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4年4月23日

中大于「香港国际医疗器材及用品展」展示「碟片实验室」新突破 一站式自动检测基因及致敏原

2014年4月23日
分享
列印

(左起)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绍佳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国良教授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何浩培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将于5月7至9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的「香港国际医疗器材及用品展」上,展出五项科研项目,当中包括「碟片实验室」平台,能将繁复的基因检测或致敏原测试程序简化为一个步骤,并在一小时内即场得知结果,大大节省成本、时间和处理人手,减少人为出错的机会。 

「碟片实验室」是中大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系何浩培教授、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国良教授,以及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江绍佳教授跨学科研究的成果,由一片圆形胶片及电路板组成,只有成人手心大小。传统的基因测试,需要病人到诊所抽血,然后将样本送往化验室,由技术人员添加试剂,利用大型仪器作DNA检测、基因分析等步骤,得出化验结果后再送返诊所。这过程往往需时数天,可能导致延误治疗、延长住院时间和额外就诊。 

而使用「碟片实验室」,则只需将病人的一滴血滴在碟片上,血液会随着高速转动的离心力,在碟片上的微细通道注入不同的小室,再由电路板控制各个小室的温度,使DNA扩增,并以荧光探针显示是否有化学反应。「碟片实验室」按照自动化程序作出分析后,透过无线讯号将结果即时传送至医生的电脑或便携装置上,期间不经人手,只需一个步骤,整个过程可在诊所完成。 

最近中大医学院的研究指出带有变异基因的病人,会对某种常见神经精神疾病药物产生过敏反应,这类疾病包括神经性疼痛、癫痫、运动障碍和躁狂抑郁症,影响了超过总人口的10%。「碟片实验室」方便医生为这类病人处方药物前进行基因测试,以免出现药物过敏的风险。此外,「碟片实验室」亦有助检测致病基因,例如引致癌症的变异基因,让病人及早接受针对该癌症基因的标靶治疗。 

「碟片实验室」亦可用于致敏原测试。现时一般做法是将可能引致过敏的物质直接涂在皮肤上,出现过敏征状便确认致敏原。这过程会令病人不适,情况严重者更会危害健康。「碟片实验室」则将整个过程置于体外进行,并可同时进行四个样本测试,既快捷又安全。 

研究人员现正研究使用「碟片实验室」作细菌及病毒检测的可行性,未来有机会应用于肺结核细菌、A型流感(H5N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肝病毒(HBV)等传染性致病体 ,期望将来可大幅简化这些细菌及病毒的化验程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碟片实验室」的技术可转化为业界使用。欢迎业内人士亲临「香港国际医疗器材及用品展」的中大摊位(编号:3E-E22),了解上述新技术及其他最新科研项目。



(左起)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绍佳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国良教授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何浩培教授。

(左起)中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江绍佳教授、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副教授关国良教授及电子工程学系教授何浩培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