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加强本地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外科学系蒙何善衡慈善基金会的慷慨支持,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并于今天(11月8日)举行开幕典礼,主礼嘉宾包括中大校长沈祖尧教授、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主席何子焯博士及董事何子梁医生、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教授、外科学系系主任赖宝山教授,以及何善衡泌尿中心主任吴志辉教授。该中心的主要使命是加强对医护人员及公众有关泌尿疾病治疗的教育,并进行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尤其着重搜集本地华人的经验和数据,藉以推广本港和邻近地区的泌尿系统健康。在各类泌尿疾病中,前列腺癌将是该中心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前列腺癌是西方男性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癌症,亦是本地男性第三种最常患的癌症。中大泌尿外科组最近进行了一项有关本地前列腺癌诊断的研究,证实一种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新测试 - 前列腺健康指数(phi),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性前列腺穿刺活检。
众所周知,前列腺癌的发病与遗传基因有密切关系。西方研究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前列腺风险有关的遗传标记。然而,中大泌尿外科组联同六间国际医疗中心进行的一项涉及一万多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研究发现,欧洲人中两个与前列腺癌发病有紧密关系的基因变异,在本地华人患者中却并不常见。研究结果显示,这些遗传变异可能与本地前列腺癌发病无关,因此不能作为预测本地人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及其严重性的指标。在未有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前,香港男性仍需依靠现有方法作前列腺癌的诊断。该研究结果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 Nature Genetics, 2012; Issue No 44(12) p1326-9)上发表。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 检测是目前香港前列腺癌的主要诊断工具,但是由于使用 PSA 检测早期前列腺癌的预测值低,因而经常被批评引致不必要的前列腺活检。中大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最近进行了一项研究,测试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对香港人的效用。在 230 名血清 PSA 水平轻微升高(4 – 10毫微克/毫升)的病人中,phi 测试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0%,有四成以上病人得以免除前列腺穿刺活检。而中大的另一项研究发现,过去两年确诊早期前列腺癌的患者中,只有极少数是在例行体检时进行PSA 测试,而其他都是由医生在各类治疗时推介进行。这种情况反映定期 PSA 测试在港仍未普遍,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仍有赖医生的认知和推动。
中大外科学系泌尿外科组教授吴志辉教授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西方生活文化的影响,本地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将继续增加。我们的研究显示,西方的研究结果似乎未能适用于中国或亚洲人。因此,本地研究和验证,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在香港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我们非常感谢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支持成立何善衡泌尿中心,协助我们继续建立本地前列腺癌的数据资料库,并教育市民及医护人员有关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