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2年2月22日

汉字研究登《科学通报》封面

2012年2月22日
分享
列印

张学新教授

《科学通报》封面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最近在汉字研究方面取得两项成果,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论证了中文的独特性。他提出汉字拼义理论,指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拼义文字,与拼音文字构成人类文字最高发展阶段仅有的两种类型,地位不相伯仲。拼音文字注重语音拼合,而拼义文字强调意义拼合。此外,张教授利用神经科学技术,验证了一个独有于中文的脑电波,只在阅读汉字时出现,表明汉字是视觉文字,并纠正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的错误观点。相关成果刚获国内自然科学领域具份量刊物《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刊登为二月号的封面文章。 

当今世界上几千种文字都是拼音字母文字,唯独汉字没有拼音化。汉字是否属于文字发展的低级阶段,并需要摒废以走向拼音化这个问题,从辛亥革命起一百年来,一直是国家语文政策及无数知识分子深入探讨的议题。张教授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视角发展出汉字拼义理论,他表示:「汉字与拼音文字本质不同,拼音文字是听觉文字,而汉字是视觉文字,两者切合不同的科学规律,汉字完全不可能拼音化,也根本没有必要拼音化。文字是文化的灵魂,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从科学上树立了汉字的价值,有助于增强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 

验证N200脑电波 表明汉字为视觉文字 

理论以外,张教授进一步利用科学实验证实了汉字的独特性。他验证了一个中文独有的脑电波──N200,只在阅读汉字时出现,而不会在阅读字母文字时出现。由于汉字和字母文字在视觉形态上有巨大差异,科学家一直希望确定两者是否有不同的大脑处理机制,但过去30多年的实验研究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N200脑电波是区分两种文字处理过程的一个关键科学指标,清楚表明汉字是视觉文字,识别过程涉及非常深入的视觉加工;而字母文字是听觉文字,不注重视觉加工,因此不会出现N200脑电波。此外,研究发现人们看图形的时候并没有出现N200脑电波,说明汉字根本不是图形,而是一种非常抽象的视觉符号,纠正一般人心目中认为汉字是象形文字的错误观点。 

N200揭示人类语言的普遍本质,加深对人类智力的理解。阅读是现代文明社会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语文教育对国民质素最为关键。张教授补充:「过去一百年,中国受西方文化冲击,很多人把我们在科技、教育和体制方面的不足,从根本上归因于文化落后。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认为汉字低级,不如拼音文字,史上就曾有三次关于废除汉字的大型运动。但我们的研究证明,汉字丝毫不逊色于拼音文字,两者不同的发展道路反映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全世界只有中国发展出拼义文字,根源在于我们的文明是独一无二的。」 

拼义理论的论文去年八月底在《华南师大学报》发表后,迅速获国家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N200的研究结果则于本月20日发表在国内自然科学领域刊物《科学通报》上,作为封面文章重点报导。去年,张教授在全国三十多个学术单位,包括内地的北大、清华、复旦、中科院、北师大、首师大、西南师大等及中大和香港教育学院介绍其研究成果。 

张学新教授简历 

张学新教授专注研究脑科学和心理语言学,这两项成果是他二十多年来的科研结晶,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基金和中大的大力支持。N200的发现是中大和内地研究机构密切合作的结果,包括北大、中科院心理所、汕头大学、首师大、广州大学。张教授十五岁即考入大学,进入全国闻名的「神童班」(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89年获中国科大物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该校北京研究生院硕士学位,随后留学美国,师从世界级名师,199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曾于耶鲁大学及香港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张教授自2006年起在中大任教,曾发表多篇SCI论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拨款,完成两个有关使用脑神经科学技术研究汉字资讯处理的项目。张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及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省分子影像实验室副主任;现兼任汕头大学医学院正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及华南师范大学特聘校外博士。



张学新教授

张学新教授

 

《科学通报》封面

《科学通报》封面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