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1年10月20日

中大发现本港学童便秘与家庭及环境因素息息相关

2011年10月20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威尔斯亲王医院外科部门专科护士薜金意姑娘、中大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及小儿泌尿科主管李剑雄医生及名誉临床副教授谭煜谦医生

儿童便秘是常见的消化系统失调疾病,医学文献指出全球有高达30%的儿童患上便秘。多年来,医学界对儿童便秘的定义缺乏共识。为比较儿童便秘在不同文化及地理差异下的情况,医学专家在过去10年,为儿童便秘的定义制订了一套准则,藉以协助各地的研究工作。然而,儿童便秘的成因仍未完全理解。医学界普遍针对儿童惯性忍大便的异常行为进行调查,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恶性循环,最后形成慢性便秘。若不及早治疗,慢性便秘可引致大便失禁。多年来医学界致力探索引发或令儿童持续便秘的相关因素,希望透过纠正这些因素能有助减少严重及慢性便秘的病例。 

按儿童便秘的最新国际定义,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及小儿泌尿外科组于本年3月至6月进行了一项研究,为历年来全港最大规模的儿童便秘问卷调查。研究人员在10间不同地区的小学随机抽样,成功访问了超过2,300位小一至小六的学童(98%的学童年龄介乎6至12岁;2%为13至15岁)。经数据分析后,发现有12.2%受访学童患有便秘。 

研究结果显示,儿童的起居生活及社会环境因素与患上便秘的机会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包括:1) 与父母不同住(27.5%);2) 与父母甚至其中一人共晋晚餐的机会少于一半(16%);3) 即使有便意,也不愿意在学校如厕(16.3%);4) 功课忙碌(14.6%);5) 睡眠不足(17.4%)。研究亦发现,患有便秘的学童倾向少进食蔬果,并经常光顾街头小食及快餐食物。此研究结果将有助医学界更有效地处理此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 

总括而言,中大藉着今次研究发现儿童患上便秘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提高医护人员及社会人士的警觉性,预防儿童便秘及防止病情恶化。中大名誉临床副教授及总研究员谭煜谦医生表示:「是次研究证实儿童便秘在香港非常普遍。若不及早进行治疗,慢性便秘可导致儿童大便失禁。家长、学校及家庭医生可鼓励儿童勿忍大便,建立在校如厕的正面态度及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大便习惯,预防便秘。」



(左起) 威尔斯亲王医院外科部门专科护士薜金意姑娘、中大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及小儿泌尿科主管李剑雄医生及名誉临床副教授谭煜谦医生

(左起) 威尔斯亲王医院外科部门专科护士薜金意姑娘、中大外科学系小儿外科及小儿泌尿科主管李剑雄医生及名誉临床副教授谭煜谦医生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