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9月17日

中大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肾病的基因标记

2010年9月17日
分享
列印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科研团队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肾病的基因标记(左起)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咏仪医生、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重娥教授、马青云副教授

糖尿病可以导致肾病及不同器官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是香港末期肾病和需要肾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如果能识别那些处于高风险肾病的病人,有助医护人员透过加强控制风险因素,减少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的研究人员跟进了1,172名糖尿病患者,当中90名在平均跟进期八年内,发展至末期肾病。研究人员发现蛋白激酶C-beta1 – protein kinase C beta-1 (缩写PRKCB1) 基因区域内的基因标记,可用以预测末期肾病的高危人群。有关研究结果已刊载于八月份的权威国际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副教授马青云指出:「我们从实验知道,protein kinase C beta-1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我们成功确定了数个PRKCB1的基因变异,可用于预测处高风险发展为末期肾病的中国人患者。有多个等位风险基因的患者,患末期肾病的风险可以高达其他患者的六倍。研究结果将有助预防末期肾病。」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咏仪医生指出:「临床研究显示,结构化护理可缓减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透过优化所有风险因素,例如糖化血红素,血压,血脂等,并适当使用药物,可减少糖尿病末期肾病的风险达50-70%。」

「鉴定这些遗传标记,正正提供了个体化治疗的好例子。」香港糖尿病及肥胖症研究所主任陈重娥教授说。「运用基因标记,可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用以筛选高危人群,以便予以早期预防及干预。了解不同基因标记和各种药物的治疗反应,更可能有助医护人员选择最适合病患者的治疗方案。」

这研究项目分别由香港糖尿病研究及发展基金、香港研资局、创新及科技基金、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研究基金及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所支持及资助。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科研团队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肾病的基因标记(左起)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咏仪医生、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重娥教授、马青云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科研团队发现预测中国人糖尿病肾病的基因标记(左起)名誉临床助理教授苏咏仪医生、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陈重娥教授、马青云副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