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08年11月21日

中大设全港首个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数据库发现港人心脏病发情况与外国迥异

2008年11月21日
分享
列印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任余卓文教授

冠心病正威胁着全球人类的健康。它的发病成因是输送血液至心脏的动脉血管收窄,当动脉血管栓塞,便会引发急性心肌梗塞(一般称作心脏病突发)或不稳定型心绞痛,以上情况可综合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在美国,每年有140多万人患上冠心病,为欧盟国家最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在本港,2007年因心脏病而需住院的人数约64,600人次,死亡人数为6,372人。

为了进一步收集港人心脏病的统计资料,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心脏科成立了全港首个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数据库。数据库纪录了625名于2006年2月至2008年3月期间,因患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而在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388名男性及237名女性,平均年龄为69岁)。资料显示,患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均带有一些高危因素,当中包括61%患者有高血压;35%患者有糖尿病,以及22%患者的胆固醇过高。另外,目前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占22%,过往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则占25%。

此数据库的结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为研究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订下蓝图。外界普遍认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只发生在男性身上,事实却并非如此。数据库显示,有38%患者为女性,她们第一次发病的时间较男性迟8年。

该数据库亦显示,港人的心脏病病发情况与西方国家迥异。其中一个显着的发现是高达70%的患者于第一次发病前未曾患上冠心病,表示他们在心脏病发前,并没有出现如胸闷的征兆。若未能及时处理,或可致命。

另外,肥胖及高胆固醇均为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高危因素。西方国家的肥胖现象较普遍,白种人及黑种人的平均体重指标(BMI)分别为29.3及30.6 (正常指数为25以下)。相反,数据库所记录的患者只属轻微过重(平均体重指标为24.4,正常指数为23以下),胆固醇过高的人数比例也较少(香港为22%,西方国家则为44%-75%)。

虽然港人患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高危因素较西方人为低(即肥胖现象较轻微及胆固醇指数较低),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在本港仍是导致死亡及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患者康复后,亦较易发生心衰竭及心脏猝死。总括而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数据库为政府及本港医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有助制定有效的疾病预防计划及治疗方案。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任余卓文教授

中大内科及药物治疗学讲座教授兼心脏科主任余卓文教授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