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市民对政制发展意见调查
引言
去年十一月十八日,特区政府发表《二零一二年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谘询文件》,就二零一二年上述两个选举办法提出建议方案并谘询公众。政制发展一向是各方关注且亦甚具争议的议题,有鉴于此,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成立了政制改革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不同学系的学者,并于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至三十日进行了一项电话民意调查,以了解市民对政府的建议方案和其他相关政改议题的看法。调查以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成功访问了 1,007 位18岁或以上的市民,成功回应率为 48.9%。若将可信度(confidence level)设于 95%,以 1,007 个样本数推论变项时,是次调查的抽样误差约为正或负 3.09%以内。此外,调查数据经加权处理(按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的二零零九年年中18岁或以上性别及年龄分布为参照,将是次调查样本的有关分布作比例性的调整),以减低调查样本偏离全港真实人口分布情况所可能引致的偏差。调查结果摘要如下:
(一)对二零一二年选举委员会组成及特首提名门槛的意见
‧ 政府的方案建议,将负责选举行政长官的选举委员会在二零一二年由现时的800人增加至1,20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 60.6% 的受访者表示赞成(包括回答「赞成」及「非常赞成」,下同)这个建议,不赞成的有 25.1%(见表一)。
‧ 然而,当被问及选举委员会人数增加至1,200人是太少、太多,还是合适时,只有34.2%表示「合适」,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是「太少」(45.8%)(见表二)。可见虽然有多于一半市民赞成选举委员会增加至1,200人,但不少人仍感到人数不足。
‧ 政府方案又建议,选举委员会新增的400人会按原有四个界别,即工商金融界、专业界、宗教社会和政界各加100人组成。对于这个建议,有 47.2% 的受访者表示赞成,但不赞成亦有 40.9%(见表三),反映市民对此建议的看法仍颇为分歧。
‧ 至于行政长官候选人提名方面,现在的安排是要在800名选举委员中得到100个提名方能参选,而政改方案建议维持选委会总人数八分之一的提名门槛不变,即候选人要得到1,200名选委中的150人提名。调查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受访者(50.5%)赞成政府政改方案建议的提名门槛,不赞成的有 36.9%,赞成的比例明显较不赞成的为高(见表四)。
‧ 当被问及提名特首的资格维持在选委会人数八分一,即由100人增加至150人这门槛是太低、太高,还是合适时,有 40.4% 表示「合适」,认为「太低」及「太高」的则分别有 22.6% 和 23.6%(见表五)。
‧ 此外,社会上有意见认为,二零一二年特首选举的提名门槛不应该高于二零零七年时的特首选举,以容许不同派别(包括泛民主派)候选人都可以参与。对于这个意见,有高达七成二的受访者同意(72.0%),不同意的只有二成(20.6%)(见表六)。可见提名门槛需要容许不同派别候选人参与这原则,明显受到多数市民的认同。
(二)对二零一二年立法会选举的意见
‧ 政府方案建议在二零一二年的立法会选举增加五个由地区直选产生的议席。对于这个建议,大多数的受访者(73.8%)表示赞同,不赞同的不足二成(18.9%)(见表七)。
‧ 对于另一个建议,即在二零一二年的立法会选举增加五个由民选区议员互选产生的功能组别议席,亦有过半数的受访者赞同(56.7%),不赞同的则有近三成半(34.2%)(见表八)。
‧ 此外,社会上有意见认为,政府应一并将委任区议员制度取消,对此有 64.6%的受访者赞成,28.8% 持相反意见(见表九)。
(三)对政府政改方案的评价及支持度
‧ 政府的建议方案公布后,有批评指这方案是「民主倒退」,但亦有意见认为方案是「向民主踏前一步」。我们就此询问了受访者的看法,结果显示,40.3% 的受访者认为方案是「向民主踏前一步」,但认为这是「民主倒退」的也有 29.5%。此外,亦分别有 13.2% 表示「两者都不是」及 17% 回答「不知道/很难说」(见表十)。
‧ 然而,当被问及政府的建议方案在民主发展步伐上的速度时,有 54.7% 的受访者认为太慢,表示适中的有 36.6%,而感觉太快的只有 1.5%(见表十一)。由此可见,虽然有较多市民认为政府的建议方案是「向民主踏前一步」(40.3%),但有更多的市民感到建议方案的民主步伐仍是太缓慢。
‧ 对于是否支持立法会议员通过政府建议的二零一二年政改方案,表示支持的受访者有 50.8%,不支持的则有 30.6%(见表十二)。换言之,虽然在现阶段政府的建议方案暂时取得较多市民的支持,惟持相反立场的市民亦有不少。
‧ 社会上有有意见认为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在目前条件下已经是最好的。然而,调查却发现,有 59.6% 的受访者对此不表认同,同意的占三成(31%)(见表十三)。由此观之,近六成市民认为现时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并非完善,仍有改善的需要。
‧ 此外,社会上亦有意见认为,如果立法会否决政府的二零一二年政改方案,将会减低二零一七年和二零二零年落实普选行政长官和立法会的机会。对于这意见,有 43.2% 表示不同意,同意的则有 39.7%(见表十四),正反的百分比很接近,显示市民对此仍没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四)对政制发展的其他意见
‧ 人大常委会曾决定香港在二零一二年不会实行双普选,但二零一七年可以普选行政长官及二零二零年可以普选立法会。调查结果发现,有 57.7% 的受访者表示接受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不接受的则有 30.5%。可见,超过半数市民接受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决定(见表十五)。
‧ 政府的谘询文件中亦指出,这次政改谘询只会处理获中央政府授权的二零一二年选举,二零一七年行政长官及二零二零年立法会的选举事宜将会交由下届政府处理。对于政府这个立场,受访者的意见相当分歧,正反百分比均不过半数,分别占 45%(不赞同)及 44%(赞同)(见表十六)。
‧ 虽然特区政府没有对在二零一二年实行特首和立法会双普选作出任何建议,但仍有52.7%的受访者赞成继续坚持争取二零一二年实行双普选,反对的则有 33.3%(见表十七),由此可见不少市民对尽早推行双普选仍抱有一定的期望。
‧ 虽然政府的方案中没有处理长远功能组别选举的存废或改革问题,但有关问题却成为这次谘询的一个争议点。当受访者被问及当香港可以落实普选立法会时,功能组别选举是应该取消还是保留时,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取消(49.7%),认为应该保留的亦有三成七(37.1%)(见表十八)。简言之,尽管较多市民认为普选立法会时不应该有功能组别选举的存在,亦有不少市民觉得功能组别是可以保留的。
‧ 社会中亦有意见认为,在落实普选立法会时,功能组别选举可以经改革后保留。对于这些意见,有 44.6% 的受访者同意,但不同意的亦有 37%(见表十九)。可见市民对此仍然意见纷纭,未有主流意见。造成这种情况的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社会上仍未有具体方案供公众讨论如何改革功能组别选举以符合普选标准。
(五)对「五区请辞,变相公投」的态度
‧ 对于这次政改争议,有泛民主派人士建议,由五位泛民主派立法会议员辞职,然后在全港五个选区再参与补选(即五区请辞),以变相公投形式表达对政改的意见,使「五区请辞、变相公投」成为这次政改的关注点。调查显示,五成六的受访者(56.7%)表示不赞成这个做法,赞成的则有近三成(28.1%),而回答「不知道/很难说」的亦有约一成五(15.2%)(见表二十),可见有不少市民对「五区请辞、变相公投」的做法仍有保留。
总结与建议
‧ 现阶段,政府的整体政改方案取得一半市民(50.8%)的支持,而市民对政府方案的整体印象亦尚算不错(例如,有 40.3% 认同方案是「向民主踏前一步」),但亦有过半数市民认为方案的民主步伐仍是太缓慢(54.7%),更有近六成市民认为现时政府提出的政改方案并非完善,需要改善的空间仍多。
‧ 作为一个影响广泛且深远的宪政改革,仅及一半的市民支持,在基础上仍是有欠稳固的。事实上,市民对加快民主步伐、尽快普选的诉求仍很清晰,政府不能忽视。因此,政府必须考虑提出优化方案(例如增加选委会人数、确保特首选举提名门槛可以容许不同派别候选人参与、承诺逐步废除区议会委任议席及加快改革立法会功能组别选举等),以显示加快民主步伐的决心,应有助增加市民对方案的支持。
‧ 有关普选立法会时功能组别选举的存废问题,虽然有近一半市民认为到时应该取消,但亦有不少市民认为可以研究改革后保留功能组别,反映出市民对功能组别选举的存废意见仍然纷纭,未有共识。
‧ 至于「五区请辞、变相公投」,调查结果显示,不赞成有关做法的市民明显较多,反映出现阶段有不少市民对「五区请辞、变相公投」的做法仍有所保留。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政制改革研究小组
成员: 赵永佳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系)
王卓祺教授(香港亚太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工作学系)
陈健民教授(社会学系)
黄伟豪教授(政治与行政学系)
马 岳教授(政治与行政学系)
蔡子强先生(政治与行政学系)
何永谦先生(香港亚太研究所荣誉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