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4月20日

中大发现低升糖指数饮食模式有助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病情

2010年4月20日
分享
列印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展示由中心制作的高纤麦糠小蛋糕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常见的慢性肝病。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约有两成人口受到影响。由于此病没有明显病征,多数患者不知悉患病,以致病情恶化。另外,由于大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皆出现过重及患有一种或以上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肥胖,若不及早治疗,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所以,控制脂肪肝的病情及降低这些代谢综合症的风险十分重要。

由于现时未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有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糖耐量受损及糖尿病有密切关联。有见及此,香港中文大学(中大)营养研究中心与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在2009年合作进行一项研究,测试低升糖指数饮食模式配合生活模式辅导计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影响。

低升糖指数饮食模式是指在日常饮食中以低升糖指数的食物为主,包括燕麦包、糙米、红米及麦皮等,避免血糖升得过急和过高,减低胰岛素的分泌,从而改善脂肪肝的病情。另外,配合生活模式辅导计划可有助患者提高对低升糖指数饮食的认识和运用,并协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低患上代谢综合症候群的风险。生活模式辅导计划是中大营养研究中心经临床验证后一项有效及健康的体重控制疗程。透过此个人化的疗程及辅导,令参加者达到理想的体重,增加他们对营养和健康的认识。

有关研究结果令人鼓舞,已完成计划的21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其中18人属体重肥胖,在参加计划后他们全部人的体重、身体脂肪比例及腰围方面均显着下降。而14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有12人(85.7%)的血压明显降低;5名患有高血脂的病人中有4人(80.0%)在血脂方面有明显下降;8名高胆固醇的病人中有6人(75.0%)的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另外,整体患者在各种代谢综合症的危险因素(包括空腹血糖)及肝功能的表现上都得到改善。

中大总结,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能透过低升糖指数饮食模式,配合生活模式辅导,有效减低代谢症候群的风险因素及改善脂肪肝病情。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名誉临床导师黄丽虹医生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展示由中心制作的高纤麦糠小蛋糕

(左起) 中大医学院营养研究中心经理史曼媚博士及注册营养师张可琪女士展示由中心制作的高纤麦糠小蛋糕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