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2010年4月7日

中大历史系梁其姿教授获台湾教育部颁授学术奖

2010年4月7日
分享
列印

梁其姿教授

梁其姿教授于台湾教育部第五十三届学术奖得奖人颁奖典礼上获颁学术奖(人文及艺术类科)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历史学讲座教授梁其姿教授,早前获台湾教育部颁授第五十三届学术奖(人文及艺术类科),以表扬其杰出的学术成就。

梁教授的主要研究范畴为明清社会史和中国医疗社会史。她在1997年出版的专书《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中,率先分析明清民间善堂的历史渊源及当时大量善堂涌现的现象,并就其组织形式与特色作详细解说,深具启发性。这些善堂一直对社会和政治有深远影响,由明清时期到近代亦然。梁教授亦是中国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开拓者,她就明清时期的医疗资源、医学传承、方土与疾病观、女医等问题在中英文权威医疗期刊与专书中发表重要论文,为明清至近代医疗史的研究奠立重要基础。早在1987年,她领先分析明清医疗组织的发展,该论文已成为当今研究中国医疗史的必读之作,并广被引用。她另一项有关明清预防天花措施的研究,指出牛痘接种技术在十九世纪初已在中国顺利推行,推翻了中国传统社会保守性强,不接受西方医疗技术的看法。

此外,梁教授于去年出版了Leprosy in China: A History(《中国麻风病史》)一书,论述麻风在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独特发展史。这是第一本以单一疾病来看中国传统医学思想与社会对疾病反应的英文着作。麻风病到了近代成为一种「国耻」病,反映医学思想的发展与社会反应息息相关,此书奠定疾病史在中国社会史中的重要地位,可望成为典范。

自2001年,梁教授领导的跨学科国际研究团队就汉人社会的卫生观念、组织与实践进行了三年的整合型研究,有关成果将于今年在美国出版。此书探讨传统医学与疾病观,到殖民时代华人社会的卫生政策,至2003年非典型肺炎所引爆的全球性卫生管理问题,被誉为极具前瞻性,将在医疗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梁教授于1975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历史系,后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修读历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她自1982年起加入台湾中央研究院,历任该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和研究员,现为该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她加盟中大任历史学讲座教授。2009年,获香港大学委任为人文学院名誉教授。多年来,她曾任多所海内外大学的访问教授或兼任教授,包括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法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法国高等实践第四校、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及南开大学等。

她曾于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二十多篇论文,撰写约三十份专书及专书论文,并翻译史学论文多篇。她又为多份着名专业期刊担任编辑工作,包括Nan-Nu: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荷兰Brill)、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History、T'oung Pao(荷兰Brill)、《史语所集刊》、《欧美研究》、《新史学》、《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汉学研究》等。

成立逾半世纪的「学术奖」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学术荣誉奖项,旨在奖励学术研究,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准,并促进大学发展其特色。学术奖分为人文及艺术、社会科学、数学及自然科学、生物及医农科学,以及工程及应用科学五类科。得奖人可获颁荣誉证书及台币60万元奖金。今届共有83名优秀学者角逐学术奖,经过严谨的遴选程序,最终颁授人文及艺术类科的学术奖予两名优秀学者。



梁其姿教授

梁其姿教授

 

梁其姿教授于台湾教育部第五十三届学术奖得奖人颁奖典礼上获颁学术奖(人文及艺术类科)

梁其姿教授于台湾教育部第五十三届学术奖得奖人颁奖典礼上获颁学术奖(人文及艺术类科)

 

 

下载所有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