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深圳研究院研究項目首獲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創新2030—癌症、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資助
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深圳研究院領導的研究項目「腸道微生態在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組成變化特徵、與宿主的相互作用機制和防治研究」,獲國家科學技術部發起的重大項目「國家科技創新2030—癌症、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資助,這是深圳研究院自成立以來首次獲國家科學技術部重大專項的資助。
中大醫學院助理院長(內地事務)兼消化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于君教授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山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田國寶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潘文教授,以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王良靜教授作為子課題負責人共同參與,課題組成員匯聚中國微生態和腫瘤研究領域的精英科研力量,促使項目順利實行。
中大深圳研究院於2024年12月20日舉辦項目啟動儀式,各參與院校的項目核心成員及中大深圳研究院負責人,一同出席項目啟動儀式及參加項目的首次研討交流會,標誌項目正式開啟,致力為提高中國人民的健康水平出一分力。
中大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林煌權博士表示:「今天是中大及中大深圳研究院的重要里程碑。這是深圳研究院首次作為項目牽頭單位,承擔國家科技部的「國家科技創新2030—癌症、心腦血管、呼吸和代謝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項目。這不僅是對中大及深圳研究院科研實力的認可,更是對研究院致力於國家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發展的使命的激勵。」
于君教授分享項目從申報前、正式申報至答辯整個過程中團隊的合作經歷,感謝課題負責人和團隊成員在申請過程中的辛苦努力和付出,大家優勢互補,前期研究基礎突出才會有機會一起合作並成功申請到這一重大項目。于君教授補充道:「項目啟動後,各課題組會繼續加強合作,共同努力以便順利完成項目中的科學研究任務。」
近年來,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尤其是大腸直腸癌、胃癌和肝癌,在中國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已成為全球腫瘤死亡的常見原因之一。腸道微生態失衡在消化系統腫瘤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揭示其在消化腫瘤中的作用機制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臨床價值。
研究項目圍繞結直腸癌、胃癌和肝癌,旨在揭示腫瘤發病過程中腸道微生物群落組成、基因組結構及優勢菌變化特徵,闡明不良飲食和生活方式改變腸道微生態和相關代謝物促進腫瘤的機制,並進一步探索腫瘤優勢菌及其蛋白質或代謝物對宿主細胞的調控機理。項目期望通過開發糞便微生物及代謝物檢測用於腫瘤早診、療效評估與預後判斷,以及研發抑癌菌、後生元及噬菌體防治消化系統腫瘤、增強化療和免疫治療效果的新療法,從而為消化腫瘤防治提供新見解。
中大深圳研究院作為中大在內地的重要基地,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重點推動生物醫學、資訊科技及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科研發展。作為國家、省市項目的依託單位,深圳研究院目前已承擔500多個各級科研項目,並建立包括消化疾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研究基地在內的多個科研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