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中心
中大研究团队发明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机械及自动化工程学系陈本美教授及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陈杰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了一款水空两栖巡航器原型机,名为「同济飞鱼」,它既可于空中飞行,亦可在水中畅游探索水下环境。该项发明于今年2月初发布,有望成为各行业探索水底环境的重要工具。
可运用在搜救工作
「同济飞鱼」为全自动设计,航行时无须人手操作。在空中飞行时,其四个支臂会朝上以高速度旋转。当它降落在水面,支臂就会朝下,并以较慢的速度旋转,继而将机身拉入水中。「同济飞鱼」拥有跨领域定位和导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深度计和迷你速度测数日志,可全自动操作整个水陆两栖的旅程,其用途广泛,包括可运用于航空和水中勘测、遥距感应和灾难搜救工作等。
与一般无人机相比,「同济飞鱼」的独特之处在于机身每个支臂末端均配上一个设有变速箱的推进装置,可以用两种速度独立旋转,让巡航器在水中或空中都可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而机身则与无人机类同,具备一个中央的圆顶形机身和四个附有电机或螺旋桨模组的支臂。
陈本美教授解释:「在推进方面,双速推进装置可因应水空介质进行切换,提供足够的推进力之余,亦确保输出效率。推进装置围绕支架臂旋转以控制推力方向及力量,从而增强巡航器在水中的机动能力。」
充满电后可在水底运作40分钟
当「同济飞鱼」重量为1.63公斤,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在空中飞行6分钟,在水中巡游40分钟,最深可去到水底3米,而在水中的最高速度为每秒2米。陈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可以展示『同济飞鱼』,这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简化了其结构及减低重量,保证它在水空介质中都能顺畅运行,我们期待它在未来能被广泛应用。」
中大研究团队发明水空跨域巡航器原型机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机械及自动化工程学系陈本美教授及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陈杰教授共同领导的研究团队,最近研发了一款水空两栖巡航器原型机,名为「同济飞鱼」,它既可于空中飞行,亦可在水中畅游探索水下环境。该项发明于今年2月初发布,有望成为各行业探索水底环境的重要工具。
可运用在搜救工作
「同济飞鱼」为全自动设计,航行时无须人手操作。在空中飞行时,其四个支臂会朝上以高速度旋转。当它降落在水面,支臂就会朝下,并以较慢的速度旋转,继而将机身拉入水中。「同济飞鱼」拥有跨领域定位和导航系统,包括全球定位系统、惯性测量单元、深度计和迷你速度测数日志,可全自动操作整个水陆两栖的旅程,其用途广泛,包括可运用于航空和水中勘测、遥距感应和灾难搜救工作等。
与一般无人机相比,「同济飞鱼」的独特之处在于机身每个支臂末端均配上一个设有变速箱的推进装置,可以用两种速度独立旋转,让巡航器在水中或空中都可以达到最佳运行效果。而机身则与无人机类同,具备一个中央的圆顶形机身和四个附有电机或螺旋桨模组的支臂。
陈本美教授解释:「在推进方面,双速推进装置可因应水空介质进行切换,提供足够的推进力之余,亦确保输出效率。推进装置围绕支架臂旋转以控制推力方向及力量,从而增强巡航器在水中的机动能力。」
充满电后可在水底运作40分钟
当「同济飞鱼」重量为1.63公斤,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可在空中飞行6分钟,在水中巡游40分钟,最深可去到水底3米,而在水中的最高速度为每秒2米。陈教授表示﹕「我们很高兴可以展示『同济飞鱼』,这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我们简化了其结构及减低重量,保证它在水空介质中都能顺畅运行,我们期待它在未来能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