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29 Nov 2007

師訓機構積極回應普通話教中文的需求 (Chinese Version Only)

29 Nov 2007
Share
Print

PMI學員在上海參觀當地小學以普通話授課的情況

PMI學員上海交流團合照

長期以來,香港主要以粵語作為中國語文科的教學語言。近十年來,愈來愈多人重視用普通話教中文(簡稱PMI)。2007年10月29日,香港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簡稱語常會)宣佈撥款2億元推行在香港中小學用普通話教中文的試行計劃。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教育研究所所長盧乃桂教授對此表示歡迎,他認為用普通話教中文,為本港語文教學授課語言多元化開闢了新的途徑,而且從實踐上來看,也是可行的。該試行計劃將會對本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產生積極的影響。

盧教授強調,語常會應該積極考慮資助那些已經開始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小學和中學。他們是先行者,是先鋒。他們在師資培訓、課程設計、教材編寫等各方面已經積累了經驗,在他們身上試驗研究,一定會對後來開展的學校有啓發和借鑑作用。他還特別強調,試行計劃並非簡單的理解為一所學校多聘請一位教師,而是一整套可持續發展和較完備的實施計劃。有關方面應該加強監管,使投放的資源能適當使用在促進學校開展這項試驗計劃當中。

語常會公佈消息後,該會主席田北辰透過傳媒解釋語常會的資助計劃,但未能完全釋除部分教育界人士、家長以及學生的疑慮。這些疑慮,主要集中在目前師資不足和配套設施不完備的情況下,驟然全面推行用普通話教中文,效果可能會適得其反。其實面對普通話教育需求日增的情況,有些大專院校的相關培訓機構早已洞悉先機,在幾年前已展開培訓工作。

在本港大專院校之中,中大香港教育研究所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是較早對用普通話教中文進行研究和培訓工作的單位之一。1998及2000年,該中心先後獲語常會資助,研究用普通話教中文對中學生中文能力的影響及在中小學的教學實踐(計劃由何偉傑教授主持)。在計劃資助下,33所中小學獲得專業支援,發展相應的課程、教材、教法和評估,133位中、小學中文教師接受培訓,並陸續在所服務的學校實踐,取得可喜成就。幾年來的培訓和實踐證明,本港教師和學生,是具備條件接受用普通話教中文的,政策也普遍獲得家長支持。該中心繼續舉辦「中文教學(普通話為授課語言)專業文憑課程」,為學校輸送師資,同時舉辦連串的講座、研討會及交流活動,與中文教師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最近一次研討活動在11月24日舉行,吸引了270位中小學中文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參加,反映教師積極作好準備,以應付轉換教學語言之後的需要。他們對用普通話教中文提出了各種問題和意見,研討會主持人中心協同主任何偉傑教授、資深語文教育工作者葉植興先生及陳群好老師,都以其豐富的推廣普通話教育及中文教學經驗,給老師們提出各種解決策略。

盧乃桂教授回顧中大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進行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實驗研究,特別是已經持續開辦了八屆的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師資培訓課程,認為本港大專院校有能力培訓合適的師資。他表示,只要師訓機構繼續辦好有關課程,面向學校開展各種支援服務,以滿足本港學校開展用普通話教中文的熱切需求,語常會的建議,就可以順利落實,而本港的中文教學,將在新的台階上往前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普通話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PMI學員在上海參觀當地小學以普通話授課的情況

PMI學員在上海參觀當地小學以普通話授課的情況

 

PMI學員上海交流團合照

PMI學員上海交流團合照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