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中大I‧CARE「博群花節」第三回白先勇教授談永遠的青春夢全場座無虛席(Chinese version only)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昨日(3月21日)舉行I‧CARE「博群花節」中第三回博群大講堂,邀得著名台灣旅美作家白先勇教授以「永遠的青春夢」為題,與中大師生分享貫穿他一生的青春夢二重奏──首部份是他年青時代創辦《現代文學》的青春夢,第二部份是晚年大力推動崑曲的青春夢。講座反應熱烈,吸引約七百名師生聽講,全場爆滿,不少學生更席地而坐,把講堂擠得水洩不通。三場由文化與藝術界殿堂人物──李歐梵教授、許鞍華導演、白先勇教授主講的博群大講堂已圓滿完成,以他們不一樣的故事及智慧,潤澤了1,800名觀眾的心靈。
白教授於1960年與好友創辦《現代文學》,為台灣文壇新闢一片不設門戶、打破藩籬的青園地,以供才氣勃發的青年作家在此恣意耕耘,盡興開墾,成為台灣六十年代最有影響力之文學雜誌。近年,自幼熱愛崑曲的白教授致力搶救這項絕學,自2004年起投入崑曲經典《牡丹亭》的製作演出,矢志將這項融文學、舞蹈、音樂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推廣弘揚至年青一代。白教授分享他如何利用現代手法製作青春版《牡丹亭》,把全劇的意境發揮得淋漓盡致,使百戲之祖聲威重振,青春再現。青春版《牡丹亭》迄今已在世界各地演出逾200場,令年青一代燃起了崑曲熱。
白先勇教授先後於重慶、南京、上海、香港和台灣定居。1961年於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深造,畢業後任教於加洲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1994年退休,近年積極推廣崑曲文化。白先勇教授的父親白崇禧是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父親威武如此,他小時卻染上肺病,過著隔離、飄泊的生活。他說:「寫作是希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苦轉化成文字。」他筆下的《孽子》和《寂寞的十七歲》,留下青春的雋永。從密西根湖邊來到中大山頭,白先勇在博群大講堂中,與大家一起尋找永遠的青春夢。
「博群花節」壓軸節目──「博群花節園遊會」
三月春暖花開,中大校園景致怡人,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也是畢業班同學披上學士袍與老師同學拍照道別的時候。I‧CARE「博群花節」是中大首個文化盛會,在校園杜鵑花盛開的三月,舉辦了三場博群大講堂,豐盛眾人的文化藝術生活。
「博群花節」的壓軸節目──大學首個匯聚音樂、詩歌、朗誦、書法的文化盛宴「博群花節園遊會」,將於3月29日在繁花擁簇的崇基學院未圓湖隆重上演,更邀得潘迪華女士任花節音樂總監及獻唱,特別嘉賓林一峰先生亦會前來演唱,慶祝同學的大學生活,也為講座系列畫上圓滿句號。
博群大講堂簡介
中大成立I‧CARE博群計劃,提倡「博思明志,群育新民」的理念,鼓勵同學在老師的協助下,走進社群,親身體會香港、內地和世界不同地區的社會問題,並深入探索和討論,從而找出解決辦法。博群大講堂是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透過邀請傑出講者與中大師生切磋思想、砥礪人生,致力培養學生的公民美德和參與精神,為改變世界帶來新意念和新動力。
請按此瀏覽更多活動照片:
https://www.cpr.cuhk.edu.hk/en/events_recap_detail.php?id=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