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13 Jul 2011

中大率先將衛星遙感及地理信息技術引入新高中課程「地理及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比賽」圓滿結束(Chinese version only)

13 Jul 2011
Share
Print

大會主禮嘉賓譚貫枝先生(中)、計劃共同總監李子健教授(左)及林琿教授(右)

冠軍隊伍真光女書院與評判團成員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右)合照

同學們展示及講解學習成果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及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中心)於日前順利舉行「地理及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比賽」決賽。 

當天的主禮嘉賓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課程發展處首席教育主任譚貫枝先生,評判團則由本港教育界權威組成,包括香港浸會大學地理系王冬根教授、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香港大學地理系賴寶珍博士、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郭志泰校長,以及明愛陳震夏郊野學園楊錦泉校長。 

進入決賽的最後五所中學即場展示如何運用衛星遙感及地理信息科技作專題探究,最後由真光女書院的項目「九龍市區環境轉變與熱島效應的關係」勇奪冠軍。比賽評判楊錦泉校長勉勵同學要積極學習新科技,並大膽應用在學習上:「善用3S技術:衛星遙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統(GIS)及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可以令學習事半功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社會高速發展,為市區面貌帶來極大轉變。冠軍隊伍真光女書院透過實地考察及運用衛星圖像和地球信息科技,探討市區發展如何影響大角嘴以至九龍半島的微氣候,造成及加劇熱島效應,並提出改善建議。真光女書院的參賽同學何嘉明, 黃洛婷及簡嘉琳表示:「很高興在這次比賽過程中學習及接觸到不同的先進技術,如地理信息數據及衛星遙感的應用。這次比賽經驗更有助我們將這些技術善用在其他學習歷程上。」

是次比賽為優質教育基金資助項目「透過衛星遙感圖像及地球信息科學支援新高中課程獨立專題探究研習」的重點活動。該項目為本港首個推動衛星遙感技術於高中課程的大型項目,透過建立衛星數據及教學資源庫,開發專為本港中學設計的衛星圖像分析軟件、與夥伴中學共同備課、舉辦老師及學生工作坊,以及比賽等多項工作,把先進太空科技帶進新高中課程。項目至今已培訓超過120多間中學的170多名老師,並與30所中學共同開發校本教材。 

當天,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姚建興老師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張煊昌中學謝華興老師更為該項目作經驗分享,講述於實際課堂上應用衛星遙感及地理信息科技的心得。多位老師均表示欣賞項目對新高中課程帶來的實際幫助。 

中大太空所所長及計劃共同總監林琿教授致辭時表示:「我們應從中小學教育開始培養利用太空科技監測地球環境的人才,使中學同學能於跨學科學習上突破現在的局限,成為日後深造及就業的獨特技能,為提升香港的環境教育質素作出貢獻。」計劃的另一位共同總監香港教育學院副校長李子建教授則感謝各夥伴機構的幫助,令計劃得以順利進行,取得豐富的成果。 

中大太空所不僅推動先進的衛星遙感研究,也為香港、華南、及周邊地區的政府和私人機構提供救災與環境監測等服務,並積極推動地理信息科學的普及化,以及提高對可持續環境和環球危機意識的警覺。是項計劃的合作夥伴——中大教育學院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致力加強與本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的合作,推展全人教育和優質教育。通過與各學校的協作,支援學校推行全面的發展計劃,透過自我完善機制,邁向優質教育。 

「地理及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比賽」決賽結果如下:

冠軍:  真光女書院,研究題目:《九龍市區環境轉變與熱島效應的關係》

亞軍: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研究題目:《地形、建築環境及選址特徵如何影響登陸熱帶氣旋風力–香港個案模擬研究》

季軍:  拔萃女書院,研究題目:《將軍澳堆填區臭味問題》

優異獎:  梁文燕紀念中學(沙田),研究題目:《沙田單車徑是否一個完善的規劃,以至沙田的居民能以單車作為工具?》

優異獎:  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研究題目:《中國荒漠化成因》



大會主禮嘉賓譚貫枝先生(中)、計劃共同總監李子健教授(左)及林琿教授(右)

大會主禮嘉賓譚貫枝先生(中)、計劃共同總監李子健教授(左)及林琿教授(右)

 

冠軍隊伍真光女書院與評判團成員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右)合照

冠軍隊伍真光女書院與評判團成員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黃波教授(右)合照

 

同學們展示及講解學習成果

同學們展示及講解學習成果

 

Download all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