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新文獻、新觀點、新方法:從新出資料看明清佛教研究的新趨勢
17 May 2018
7:30-9:30pm
香港中文大學利黃瑤璧樓G/F LT3
廖肇亨教授 (台灣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員)
廖肇亨,台灣大學中文系學士、碩士,東京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博士,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主要研究範圍為古典文學理論、遺民文化、禪學史、佛教文化史、東亞文化交流史。熔鑄思想史、文學史、佛教史、文化交流史為一體。近年著力於主要開展近世東亞佛教文化史的相關研究。著有《中邊‧詩禪‧夢戲:明末清初佛教文化論述與開展》、《忠義菩提:晚明清初空門遺民及其節義論述探析》,譯有《佛教與儒教》、《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
網頁:http://www.cuhk.edu.hk/arts/cshb/
電話:(852) 3943 5938
電郵:cshb@cuhk.edu.hk
地址:香港新界沙田香港中文大學馮景禧樓204室
敦煌資料曾經大幅改寫學界對於佛教發展歷史的認識,古寫經讓我們發現佛教版本與內容的種種異同。近年來明清佛教文獻大量出土,讓我們對近世佛教的發展樣態有了更為清楚的認識。例如《賢首宗乘》、《賢首傳燈錄》、《華嚴宗佛祖傳》等宗派傳承史料的發現,可以廓清中國佛教宗派的諸多雲霧;明末清初東渡日本的黃檗宗僧人將嘉興藏傳入日本,是近世東亞文化交流史輝煌的一頁,相關資料紛紛問世,明清渡日華僧著作至少發現五十種以上,對認識明清之際東亞佛教文化的交流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晚明佛教思想史上,以「物不遷正量論」的佛學論辨為人所熟知的台山高僧月川鎮澄(1547-1617)之著作原以為已凐沒天壤間,近年已發現將近十種。被雍正皇帝極力打壓的禪宗三峰派,三峰派幾位健將的著作多已重見天日,幾乎可以重寫這樁佛教史上的懸案。新出的《徑山藏》更號稱收羅新出資料近三百種。如果善用這一大批新出文獻,明清佛教研究必將獲得重大進展,對佛教研究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