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7 Sep 2011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公布市民對通脹問題意見調查結果摘要 (Chinese version only)

7 Sep 2011
Share
Print

香港近期通脹連月攀升,不少市民都感受到物價上升帶來的生活壓力。因此,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了一項電話調查,以探討通脹對市民帶來的影響。調查於二零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至三十一日晚上進行,共成功訪問了850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成功回應率為45.4%。以850個成功樣本數推算,百分比的抽樣誤差約在正或負3.36%以內(可信度設於95%)。調查結果摘要如下:

(一)通脹的嚴重程度及影響。調查發現,84.7%的受訪者表示香港現時的通脹問題嚴重,認為不嚴重的只有1.1%(見表一)。超過九成(92.6%)的受訪者感到通脹對他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表示影響頗大或非常大的分別佔26.0%和16.7%(見表二)。當追問那些表示受通脹影響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哪方面受最大影響時,有58.5%指出是飲食方面,表示是住屋或交通方面的亦分別有15.4%和14.2%(見表三)。此外,約四分三受訪者(74.9%)承認在過去一年因通脹而減少了開支,表示減少了一點支出的有47.7%,回答減了頗多或減了很多的亦分別有11.3%和15.9%(見表四)。

(二)通脹預期及通脹對未來一年開支的影響。調查又發現,66.5%的受訪者估計未來一年的通脹將會繼續加劇,只有4.0%的受訪者認為通脹將可得到紓緩,而預料和現時差不多的則有22.9%(見表五)。在預期通脹將繼續上升的受訪者當中,78.2%透露未來一年將因通脹而減少開支,只有18.6%表示不會這樣做(見表六)。

(三)紓緩通脹壓力的措施。調查列出了派錢、退稅等七項措施,讓市民選出政府最應該推出哪一項以紓緩通脹對市民造成的生活壓力。結果顯示,最多受訪者選擇的措施是水電費津貼,佔20.8%,退稅及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津貼亦獲較多受訪者認同,分別佔17.9%和14.5%,其餘較多人揀選的措施依次為減免差餉(9.9%)、派錢予低收入家庭(9.1%)、增加低收入家庭交通津貼(7.9%)及派食物給低收入家庭(4.6%)(見表七)。

若從受訪者的年齡劃分,30歲或以下的受訪者(25.7%)較多主張為低收入家庭提供房屋津貼,31歲或以上(31-50歲:24.4%;51歲或以上:20.8%)的則較贊同提供水電費津貼。如以教育程度為分野,中學或以下程度(中學:25.3%;小學或以下:24.6%)的受訪者較多選擇水電費津貼,大專或以上學歷(29.6%)的則較多要求政府退稅。在個人月入方面,收入一萬元以下的受訪者(30.0%)較主張低收入家庭房屋津貼,一至兩萬月入(22.4%)的較多選擇水電費津貼,收入兩萬元或以上(38.6%)的則較多認同退稅的措施。至於不同社會階層看法方面,自認屬於下層/中下層的受訪者(23.8%)較喜歡水電費津貼,表示自己是中層或以上(中層:24.8%;中上層/上層:34.6%)的則較傾向主張退稅(見表八)。換句話說,31歲或以上、中學程度或以下、中下層/下層的受訪者較喜歡水電費津貼,大專或以上學歷、月入二萬或以上、中上層/上層的人士則較歡迎退稅。

總括而言,大多市民認為現時的通脹問題嚴重,並且表示通脹已對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其中尤以飲食方面為甚。面對通脹升溫,約四分三市民(74.9%)已於過去一年在不同程度上減少了開支。於未來一年,約有三分二的市民(66.5%)預計通脹將會繼續上升,其中約八成(78.2%)更表示會因此而削減支出,可見通脹問題已直接打擊了市民的消費意欲和信心。政府現時應審時度勢,推出如水電費津貼、退稅、低收入家庭房屋津貼等較受市民歡迎的措施,以紓緩市民因通脹而造成的經濟和生活壓力。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電話調查研究室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