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HK
News Centre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率領國家探月工程專家代表團訪問中大主持公開講座分享太空探測進展 (Chinese Version Only)
中國繞月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領導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被譽為「嫦娥之父」。他於今天(九月九日)率領一行十人的太空專家代表團到訪香港中文大學(中大),了解中大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太空所)的工作,並探討未來的合作路向。他亦以「空間探測進展與我國的嫦娥工程」為題主持公開講座,分享國家探月工程的最新發展。
代表團與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副校長鄭振耀教授、協理副校長徐揚生教授,以及太空所所長林琿教授會晤,並參觀太空所的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及現代機器人實驗室。中大太空所作為國家遙感中心的香港基地,一直對推動國家航天事業發展不遺餘力。太空所設有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進行包括微波遙感在內的各種衛星遙感應用實驗與虛擬地理環境研究,為開展月球研究等的空間探索奠定了基礎。
歐陽自遠院士是世界著名的天體化學家和地球化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及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高級顧問。出生於中國江西省的歐陽院士是中國天體化學學科的開創者。一九六零年在中國率先系統開展各類地外物質(隕石、宇宙塵、月岩)和比較行星學的研究,提出了鐵隕石成因的假說、吉林隕石的形成演化模式及多階段宇宙射線照射歷史的理論,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了地質體中消融型宇宙塵並提出判據系列,劃分了宇宙塵成因類型。他對太陽星雲化學不均一性與化學演化過程、行星模式豐度、行星與地球大氣圈、水圈及內部圈層的起源與演化,以及地球的能源與演化階段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模式與理論,備受國際學術界認同。他亦充實了玻璃隕石成因理論、論證了中國白堊系/第三系介面撞擊事件、提出地外撞擊誘發古氣候旋回的假說,以及解釋了新生代六次巨大撞擊地球事件誘發的氣候、環境災變與生物滅絕。近年,他提出地球原始組成的非均一性與演化的非均變性理論框架。
憑藉傑出的科研貢獻,歐陽院士多次榮獲國家和省級獎譽,包括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以及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他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達三百多篇,專著六部,合作主編專著十一部。
有關歐陽院士的簡歷,請瀏覽網站:http://www.cuhk.edu.hk/cpr/o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