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兩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兩個研究項目獲國家教育部頒授2018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包括一個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一個技術發明獎二等獎。頒獎典禮今天(6月19日)假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署理副秘書長高怡慧女士、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主席陳鎮仁博士、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劉志明先生,以及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李乃堯先生擔任頒獎嘉賓。
中大2018年度得獎學者及研究項目如下: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中大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系主任呂榮聰教授 ─ 軟件服務可靠性預測及評估方法研究
在日趨複雜化、大規模和多變化的現代服務系統操作環境中,很多傳統軟件難以維持其可靠性。呂榮聰教授與中山大學鄭子彬教授合作進行服務系統可靠性預測及評估方法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 提出了用戶為本的服務系統個性化可靠性預測所存在的研究問題,並深入挖掘相似用戶的信息,為當前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可靠性預測;(2) 設計了關鍵模塊鑒定算法及選擇最優容錯策略的框架,方便系統開發人員快速找到需要容錯的關鍵模塊及選擇合適的容錯策略;(3) 提出了用戶協作可靠性機制及服務質量的評估方法,獲取個性化可靠性數據,並發布真實的研究數據集。該數據集已被40多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及企業使用,並應用於超過200篇論文的實驗中。研究團隊共發表10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ESI高被引論文兩篇、學報論文30篇、頂級學術會議最佳論文三篇、谷歌學術引用逾5,500次、累計SCI索引逾800次,以及單篇引用達520次。所提出的算法已獲業界有效地應用。
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與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教授 ─ 利用血漿DNA分析篩查早期鼻咽癌
鼻咽癌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但由於早期鼻咽癌並無明顯病徵,約八成沒有接受篩查的患者在確診時,病情已屆晚期,令治療變得困難。由盧煜明教授與陳君賜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在2013至2016年間為逾20,000人進行檢測,證實透過分析血漿內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DNA,能在未有病徵前便有效地檢測出鼻咽癌,將發現期數由晚期推向極早期。這項無創性血漿DNA分析技術,讓鼻咽癌患者能盡早接受治療,有效改善他們的無惡化存活期及減低與治療相關的病發率,大幅增加病人的康復機會。
這項劃時代研究已於《新英倫醫學雜誌》發表,更被這份全球頂尖醫學期刊選為十篇「2017年度最受矚目研究文章」之一。團隊正繼續研究,將此技術應用到其他癌症的檢測,惠及更多人。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簡介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國家教育部設立的科技專項獎,對象為全國的高等院校,2009年開始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的直接推薦,授予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專利技術實施等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和單位。自然科學獎嘉許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發現,或在闡明自然現象、特性和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技術發明獎授予在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要技術發明的個人和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