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聞中心
中大兩科研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領導的兩個研究項目分別獲國家教育部2016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頒授自然科學獎類別的一等獎及二等獎。頒獎典禮今天(5月25日)假中大舉行,由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靈山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教育科技部副巡視員張總明先生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盧世雄先生擔任頒獎嘉賓。
中大本年度得獎學者及研究項目如下: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物理系教授、理學院助理院長王建方教授 ─「膠體金納米晶的製備、表面等離子體共振性質及其應用」
當貴金屬金的尺寸縮小到納米量級範圍內,金納米晶顆粒可在外加光場的作用下產生局域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從而克服光學的衍射極限把光聚焦到幾個甚至幾十個納米的尺度。這個優異的光學特性可廣泛應用於納米光學、光譜學、光催化、太陽能利用等眾多研究領域。王建方教授與北京大學及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攜手合作,成功對金納米晶顆粒的形狀和尺寸進行了精確調控,實現對其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精準控制,並對這種共振性質和行為進行了系統性研究和深入理解。同時,研究團隊利用金納米晶材料基於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的優異光學性質探索了一系列應用,包括對溫度敏感的食品和藥品的時間指示劑、氫氣濃度探測器、光開關技術,以及太陽能的吸收和利用等。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林漢明教授及植物分子生物學及農業生物科技研究所所長辛世文教授 ─「尋找作物改良的功能基因」
林漢明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與華大基因研究院及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在作物資源中尋找控制主要農藝性狀的功能基因,並研究它們的分子機理作為作物改良的重要科學基礎。研究包括大豆基因組測序與耐逆基因功能研究,植物非常規G-蛋白在抗病和耐逆機理的調控功能,以及鑑定影響種子氮素源庫關係的關鍵基因。研究中的目標基因在作物耐逆、抗病和養分分配中起著重要功能,其中有關對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全基因組進行的大規模遺傳多態性分析,結果於2010年在《自然·遺傳》刊登為封面故事。除學術論文外,這項研究還獲得數項國內外專利。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簡介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是國家教育部設立的科技專項獎,對象為全國的高等院校,2009年開始接受香港特別行政區高等院校的直接推薦,授予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專利技術實施等方面有傑出貢獻的學者和單位。自然科學獎嘉許在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的發現,或在闡明自然現象、特性和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科技進步獎則嘉許在自然科學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